个人中心

“田坎支书”的农机化逐梦路——记开阳县花梨镇人大代表付沧海乡村振兴履职答卷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开阳县花梨镇人大代表、花梨镇十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付沧海,长期以来一直扎根基层,坚持农村工作第一线,时常自嘲“田坎支书”,却将百姓冷暖记挂于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日常工作中,付沧海真心实意与群众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真实需求,积极调解纠纷,用心凝聚群众力量,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与信赖。


党建引领,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付沧海深知党建是发展的“根”与“魂”,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他以“梦想田园 稻香十字”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他注重村党组织后备力量的储优培育,积极吸纳村内有能力、敢担当的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等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为十字村发展筑牢组织根基。


勇立潮头,争做农机发展“拓荒者”


“以前犁地、翻土全靠人力,费时又费力。我们村支‘两委’也一直在思考究竟发展什么产业才能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提升。”2022年,当周边村庄仍沿用传统农耕模式时,付沧海已带领村“两委”迈出创新步伐——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投入60余万元购置山地农机,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通过设备租赁、代耕代收等模式,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开拓新局。如今,十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已配齐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机械化设备16台(套),培育持证农机手6名。2024年,合作社获评“贵州省优秀农业从业组织”,服务范围从本村辐射至周边乡镇,为村集体经济壮大与村民增收致富夯实了基础。



产业升级,绘就乡村振兴“新丰景”

十字村坐拥8000余亩耕地,其中良田超3000亩,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是花梨镇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付沧海立足资源禀赋,借力政策东风,带领村民构建起以富硒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为核心,稻油、稻菜轮作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



以枫香院高标准农田坝区为核心,在开阳县农业农村局技术支持下,十字村打造“千亩稻田机械化”样板区,大力推广水稻密植、化肥减量及测深施肥技术。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土肥站帮扶下,连续三年开展土壤改良;与贵州农科院合作,完成两年优良品种试验示范。他还创新“种养结合”模式,将村内6家生猪规模养殖场粪污与农作物种植有机结合,既破解了养殖排污难题,又减少化肥使用、降低农资成本,实现农产品品质提升。2024年,十字村联合贵州大学技术团队打造富硒大米品牌示范基地,培育的“丽香优纳丝”优质稻种在广西全国米博会单品品鉴中斩获金奖。



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品牌建设再提速。2025年4月,村合作社成功注册“十字米”品牌,建成标准化加工生产线,实现水稻“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品质管控,车间日均加工水稻15吨。凭借优良品质,“十字米”不仅畅销贵阳及县域周边商超与粮油市场,并售往广东、广西、北京、河南等地,切实推动“黔货出山”落地见效,让“好米”卖出了“好价钱”。


心系民生,架起党群“连心桥”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付沧海始终将民生福祉放在首位,走遍全村排查短板,多方争取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任期以来,累计完成村道硬化100余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65盏,解决村民“出行难”;改造老旧供水管网40公里,新建集中供水点1处,保障饮水安全;联合爱心人士为3户困难学生提供每月500元的持续资助,照亮求学路。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他带头拆危旧、改厕所、建庭院,累计拆除危旧房屋126间,改造卫生厕所249户,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50户,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作为人大代表,他认真履行职责,热情接待选民来访,今年以来累计接待选民1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办结率95%以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代表为人民”。



从党建引领到产业突围,从农机化革新到民生提质,付沧海以人大代表与村支书的“双岗担当”,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步履不停。他用实干为十字村注入发展动能,生动展现了基层干部与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为民造福的时代风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