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沃野绘丹青 人大代表注真情——人大代表罗发国履职纪实

在册亨县秧坝镇板用村,秧坝镇人大代表、板用三组组长罗发国,长期以来,扎根于板用村的深厚沃壤,以如磐初心倾情守护“一老一小”的民生冷暖,聚焦环境治理的精细雕琢,凭借孜孜以求的为民情怀,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旋律。“说的好不如做的好,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村民才会接纳你。”他说到做到。
绿韵铺就致富通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字里行间是罗发国镌刻于心、笃行于身的信仰箴言,一年四季,他怀揣着对家乡土地的热爱与责任,穿梭于田间地头、山林沟壑之间。以敏锐目光和细腻如丝的心思,深入调研本地土壤的肥沃质地、气候的温湿变化等自然条件,不放过一个可能影响林业发展的细节。凭借着对这片土地的悉心理解和精准洞察,他欣喜地发现,板用村是种植杉木林和油茶林的天然风水宝地。清晨起来,他坚持巡山,细心观察板用村杉木林和油茶林的长势情况,细心盘算如何为村民找到致富密码。全村现有林地3.2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3.52%,被授予贵州省林业村寨荣誉称号,杉木林和油茶林绿树成荫,生态效益凸显。
人大代表就要敢于担当,依法履职责无旁贷。农闲时节他走村串寨叩开村民的家门,挨家挨户做宣传发动工作,用暖心的话语,耐心细致向村民讲述种植杉木林和油茶林的美好前景。一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二是为村民找到增收致富的“金钥匙”。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实地调查研究,在他眼里,板用村的哪一座山坡适合种植杉木林、哪一座适合种植油茶林、哪一座适合种植混交林、哪一座适合次生林改造,他如数家珍。结合本地产业发展趋势,为村民释疑解惑,讲解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让村民吃上“定心丸”。他多次前往周边的林业大镇、加工企业参观学习,切实感受到国家利好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增强发展林业的信心和决心,摸索出林业生产“以短养长”的良性循环,让每一寸土地都绽放出更大的价值。据统计,通过种植杉木林和油茶林,板用村人均年收入大幅增长,不少人家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购买了时尚便捷的轿车,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的花朵在每一个家庭中绚丽绽放。如今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如“青山叠翠财源广,绿树成荫富路长。”板用村,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海洋,绘就了村民们奔向富裕的金色大道。“不种不知道,种了才见效。”林业大户吴德润感同身受,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在罗发国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拿起锄头,在山坡上种下一棵棵希望的树苗。时光悄然流转,如今漫山遍野的杉木林宛若一片浩瀚无垠的绿色海洋,微风拂过,林涛阵阵,似在低吟着致富的欢歌,又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油茶林里,油茶果如繁星般挂满枝头,压弯了树枝,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与甜蜜。
农闲时节管“闲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名最基层的人大代表,农忙时节搞好农业生产,农闲时节主动管起“闲事”,把事情一件件做好。罗发国始终把“一老一小”的民生问题当做心头千钧重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份深沉的挚爱与责任,让温暖在村庄中流淌。近年来,板用村青壮年大都选择外出打工,老人小孩居家留守,为“一老一小”解决操心事烦心事,他没少费心思。在他眼里,就是要把这些“闲事”管起来,而且一定要管好。在老人居家养老方面,他倡导邻里之间相互照料,推动村里构建温馨和睦的邻里关系,使之成为老人温暖的港湾,为老人们提供一个安心休憩的地方。同时,左邻右舍还可以搭把手,帮忙照顾小孩,尽享天伦之乐,欢度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美好时光。在儿童教育方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始终把教育摆在首位持续关注,培养未成年人积极向上的心态。用心用情做家长的工作,量力而行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困难家庭孩子送去温暖,为12名孩子提供情绪疏导,从点点滴滴做起,用温情点亮希望灯火,传递人间大爱。以教育为笔,描绘着孩子们美好的未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双手绘就生态画卷
村里的大事小情,与村民共商。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成了他的座右铭。罗发国在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撰写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他参与撰写的:“关于板用村农田水利水毁设施修复、关于新建板用村农民公共文化设施篮球场、关于完善板用村水利设施农田灌溉沟渠配套建设”等建议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目前这些民生项目正在实施建设中。为打造宜居宜游和美乡村,他与村民一道,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即清理农村乱堆乱放、清理农村残垣断壁、推进农村改圈、推进农村改厕、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下大力气整治板用村乡村环境,组织村民清理河道,消除白色污染,清理漂浮物,让板用河水变得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俨然一条灵动的丝带环绕着村庄。通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使村庄变得整洁有序,曾经杂乱无章的村寨如今变得干净整洁,令人心旷神怡。全面清理美化亮化,板用村道路两旁种植了色彩各异的花草树木,四季有景,美不胜收,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今,村民们持续投入到村庄内外环境美化亮化行动中,以村规民约管理自己,用智慧和双手打扮靓丽的家园,让居家环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幅宜居宜游和美乡村的画面正在徐徐铺展。(供稿: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潘永旭 卢怀林 潘芮)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1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