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报告,献良策 | 丁莉娜代表:促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让我倍感振奋,倍增信心,也让我从中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视和关心。”省人大代表、息烽县中医医院副院长丁莉娜说。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推进健康中国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就是通过整合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使其管理更优、机制更活、自主权更大,能更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增强对村卫生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县域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丁莉娜介绍。自2018年息烽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启动以来,息烽县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县域就诊人次逐渐回升。
“现在我们的县级公立医院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实现100%共享,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覆盖率100%。县级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已经实现互联互通,开展远程影像、心电会诊等工作,做到了‘病人少跑路、信息多跑路’,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县级医院的诊疗水平,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丁莉娜说。
丁莉娜表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县带乡、以乡带村,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实现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目标,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方式。
如何促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丁莉娜建议:
一是做优做强县级医院。在省市级医院帮扶指导下,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协同、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县级医疗机构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明确定位、错位发展、良性竞争,打造县域医疗新高地,切实发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牵头、引领作用。
二是激发激活乡镇卫生院。建立完善乡镇卫生院人才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激发医务人员活力,充分发挥专业才能。严格落实公益一类财政保障政策,完善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从而增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特色专科内涵。积极推进医防融合,引导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医防融合,防、治、管结合,补齐医共体公共卫生服务短板。
三是筑牢村级卫生服务网底。健全村医各项保障政策,择优实行乡聘村用,提升村医服务能力,筑牢乡村医疗服务网底。做实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医共体慢病防治能力,引导家庭医生“治未病”、管慢病,建立医防有机融合服务模式,提升签约服务质量,达到“有效防止慢病转重病、少发病、不发病”的目标。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我将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健康工作,聚焦卫生健康民生工程,积极推动健康贵州建设,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丁莉娜说。(撰稿: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龙利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