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坤代表:“党建引领、能人带动、抱团发展”推动塔山村从“空壳村”蝶变为“亿元村”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重点在人、出路在产业。”3月8日晚间,2025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举行第三场集中采访活动,全国人大代表、黔东南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坤围绕“村级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在推动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机制方面探索路径”回答记者提问。
塔山村从“空壳村”蝶变为“亿元村”的实践,是各级党委、政府一以贯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
抓牢“党建引领”这个产业发展的根本
从脱贫攻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到现在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建设和美乡村的过程,郑培坤深刻意识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带领更多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关键还是要靠党建引领。
对此,塔山村创新思路做法,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成立塔山联合党委,由镇党委副书记担任联合党委第一书记,郑培坤担任联合党委书记,周边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联合党委委员。联合党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村级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等工作,真正实现了将支部建在乡村产业链上。
“从我们基层探索实践来看,一个好支部能带强一个村,带动一方发展。”郑培坤说,接下来,将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认真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履职清单,做好党员积分管理“加减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抓牢“能人带动”这个产业发展的关键
作为一名返乡创业12年的“专业猪倌”,郑培坤深知人才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塔山村能够实现从贫到富的精彩蝶变,离不开一支懂技术、善经营、爱农村的“能人队伍”。
一直以来,塔山村坚持把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放在重要位置,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着力建立本村在外乡贤、创业人士、高校毕业生等人才名录,制定完善《塔山村村集体经济奖励机制》,每年由村级经营主体法人拿出1%的股份用于奖励优秀返乡创业人才,以此提升人才回流的吸引力。
近年来,全村共引导14名乡贤参与村级发展,吸纳2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担任职业经理人,52名能人带头发展产业,打造了一支稳定的能人队伍。
同时,持续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挂牌成立塔山村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围绕水稻制种、生猪和肉牛养殖等产业,邀请帮扶单位、科技特派员等专家技术人员开展培训,累计将366名传统农民培养成了产业骨干。
“人人成了土专家,个个变成技术员。”郑培坤说,从基层探索实践来看:人才兴则乡村兴,只有把各类能人“引回来、留下来”,乡村振兴才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接下来,塔山村将继续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制定完善人才回流制度,鼓励引导优秀大学毕业生、在外乡贤等到村工作、回乡创业。同时,用好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帮扶资源,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作用,积极开展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培训,着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抓牢“抱团发展”这个产业发展的支撑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动全体村民一起富才是真的富。”作为塔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以及致富带头人,塔山村深知只有通过抱团发展、利益联结的方式,才能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才能更好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为此,塔山村大力推行党组织联经济组织、经济组织联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联家庭经济、家庭经济联保险金融,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户增收的“四联双增”模式,采取“联合党委+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优质社会资本,采取异地置业方式共同组建贵州思府牧业有限公司和岑巩县塔山犇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个混合所有制经营主体,抱团发展生猪和肉牛产业,推动镇内村庄农业产业发展逐渐由“散小弱”向组织化、规模化转型,实现了各村发展互惠共赢。
目前,大有镇12个村(社区)合作社全部入股塔山村生猪、肉牛养殖项目。累计兑现分红1181万元,带动9个村集体经济累计分红均超过70万元,带动130名村民实现就近创业就业,塔山村农业产业产值向亿元迈进。从我们基层探索实践来看:乡村产业要壮大,只有凝聚力量、抱团发展,打破“单打独斗”的局限,才能推动资源更聚合、产业更兴旺、群众更富裕。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四联双增’模式,探索‘跨村联营’机制,联合周边乡镇成立产业联盟,共同发展壮大产业。同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等紧密联合与合作,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郑培坤说。
“塔山村的实践证明,党建是‘定盘星’,能人是‘领头雁’,抱团是‘金钥匙’。”郑培坤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方法。接下来,将持续拓展“党建引领、能人带动、抱团发展”经验做法,着力提升塔山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
“我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振兴的大力推动下,我们一定能在充满希望的沃土上书写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壮美篇章!”谈到未来发展,郑培坤信心满满。(文图:人大论坛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