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省能源局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9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人大代表: 齐慧

  会议届次: 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

  建议标题: 利用优势加强本土矿井机器人开发利用的建议

  建议编号: 第95号

  主办单位: 省能源局

  会办单位: 省科技厅

 

  建议内容:

  目前中煤科工集团、中信重工等一批企业的产品在采煤智能化上已经广泛应用,贵州省智能化矿井建设有序推进,但我们也看到矿井机械化、智能化建设中使用的技术、设备等大部分为外省企业或者院校的,作为煤炭资源大省,贵州省在智能化技术的科研上较之其他煤炭资源大省仍有差距,未抓住先机形成自身本土品牌。建议贵州省本土企业、高校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在智能化技术如井下机器人开发研究中加大科技研发,创立本土品牌,为煤矿安全高效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制定整体规划和工作方案,将井下机器人技术研发项目作为重点技术攻关项目,提供平台建设和项目研发资金支持;二是加大高校、科研技术部门、企业的联合研发力度,致力于研发适合本土煤矿环境的井下机器人,推动技术成熟后试点应用工作,给予试点应用企业奖补政策倾斜。

 

  答复内容:

齐慧代表:

  您提出的《利用优势加强本土矿井机器人开发利用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窗口,贯彻落实能源运行新机制,加快推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以煤矿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培育释放先进煤炭产能、煤炭资源绿色综合利用和淘汰落后产能四项重点攻坚任务,煤炭工业的安全集约、清洁低碳、智能高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机械化、智能化推进煤矿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着力实施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新战略

  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发展大局审视能源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围绕煤炭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先后推动出台省委20号文件、省政府9号文件,制定基础能源产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和加快落实20号文件实施计划,明确了“2020年基本实现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全覆盖、辅助系统智能化全覆盖、信息化服务管理和监控全覆盖”的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目标。2017年以来,全省煤矿实施综合机械化改造129处、辅助系统智能化升级326处、采掘工作面智能化升级22处。目前,分别有44处、173处和9处通过验收,实现机械化采煤的正常生产煤矿达到190处,2019年一季度采煤机械化率达到72%,比2016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二、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贵州含煤地层主要是晚二叠系龙潭组,以缓倾斜-倾斜的薄及中厚煤层为主,地质构造从简单至复杂,煤层瓦斯含量高,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严重,开采难度大,亟需探索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路径。省能源局组织专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出台《贵州省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与验收暂行办法》、《贵州省煤矿智能化建设项目承包合同(参考文本)》等措施办法,初步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技术标准体系。为加快适合贵州实际的智能机械化技术装备和适用工艺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省能源局、省科技厅推动了“煤矿井下无人少人采掘系统”等4个能源装备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的技术榜单项目,助力能源科技领域实质化、项目化落实。

  通过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我省煤矿减人增效和试点示范效果明显。盘江精煤股份火烧铺煤矿按照贵州省智能机械化建设技术体系建成并通过验收全省第一个辅助系统智能化矿井,直接减少井下现场人员共计81人,每月原煤产量增加5000吨;兖矿贵州能化发耳煤业发耳矿井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同时建成智能化工作面和辅助系统智能化的矿井,工作面日产量由过去的日均1900吨提升至2800吨,效率提高47%,综采队由原来的85人减少到49人,井下现场值守人员由过去的74人减少到21人;贵州众一金彩黔矿业7处保留生产煤矿全部开展智能机械化建设,是全省第一个全面实现辅助系统智能化升级的企业,仅辅助系统系统智能化一项,就减少岗位操作人员168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近1200万元。同时该公司岩脚煤矿、瑞丰煤矿工作面进行智能化升级,是全国第一个涉足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智能化开采的民营企业。岩脚煤矿与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合作,构建采煤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开展透明工作面工程试验。

  三、瞄准智能机械化发展方向寻求示范突破

  随着我省煤矿机械化开采程度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稳步提高,全行业对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工作有了统一的积极认识,在管理、技术和维护上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与全国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正常生产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原创性、关键性技术缺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瞄准智能机械化发展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抢抓机遇,大力争取煤矿机器人试点项目。(1)4月17日,国家煤监局黄玉治局长在我省召开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座谈会,指示我省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智能化建设,省能源局局长丁雄军专门汇报了煤矿机器人落地贵州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恳请将我省煤矿纳入全国煤矿机器人试点范围,并建设煤矿机器人研发试点应用配套示范基地。(2)4月18日,李奕樯副局长率队赴国家煤监局行业安全基础管理指导司、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司专题汇报我省煤矿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工作情况,并重点就作为南方产煤大省的贵州在煤矿建设及运营工作中存在的特殊困难,我省开展研发煤矿应用机器人的工作基础、必要性以及拟争取国家研发机器人试点煤矿的工作打算进行了专题汇报。

  二是立足实际,积极开展煤矿机器人本土化制造工作。(1)2019年1月国家煤监局公布《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后,省能源局、省科技厅、贵州煤监局立即组织调研,梳理出可在我省试点应用的掘进类、采煤类、运输类、安装类共29种煤矿机器人目录,推荐9处煤矿纳入全国机器人试点煤矿建议名单。(2)省能源局与省科技厅加大协作力度,签订了能源领域科技发展合作协议,省能源局负责梳理我省煤矿机器人需求和功能要求,协调安排试点煤矿,建设煤矿机器人示范基地,省科技厅负责提出智能采掘标准和技术架构,组织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应用示范,支持将项目列入省级重大科技项目规划,力争本土研发本土制造本土应用。

  三是协作共进,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省煤矿“两化三利用”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于5月20日在六盘水市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慕德贵、副省长陶长海参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作了关于智慧矿山及绿色开采主题讲座。参会代表现场观摩发耳煤矿生产辅助系统智能化子系统及31006智能化工作面,19家企业展出20余套先进装备。省能源局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省科技厅签订科技发展合作协议。会议要求各煤矿企业学习先进技术与优强企业做法,希望技术服务与装备制造企业聚焦升级改造存在的实际问题,抓具体抓深入,共同总结前期工作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通过政府、煤矿、大专院校、技术服务单位、装备制造企业的交流协作,形成合力,促进煤矿井下机器人、110工法等先进技术装备及工艺的攻关与推广应用,做好实用科技项目的产业化落地,推动煤炭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省科技厅,共同做好井下机器人研发纳入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相关工作,积极争取将我省煤矿纳入国家煤监局全国煤矿机器人试点范围,研究井下机器人研发亟需的相关政策、项目、资金和技术等配套支持,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进行联合研发,推动井下机器人技术在我省的本地化应用,减少井下作业人员、降低安全风险、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全力打造安全高效的绿色矿山。

  贵州省能源局

  2019年6月14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