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省自然资源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1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8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人大代表: 罗素兰

  会议届次: 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

  建议标题: 关于加强农村撂荒农田管理的建议

  建议编号: 第418号

  主办单位: 省自然资源厅

  会办单位: 省农业农村厅

 

  建议内容:

  视察调研了解到,当前全省各县市农田撂荒问题较为突出。为遏制农村撂荒,促进荒田复耕、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切实加强我省农村撂荒农田管理,特建议:

  1.做好顶层设计,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切实加强撂荒农田的管理。

  2.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建立村规民约,用村规民约进行有效管理。

  3.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对撂荒的农田进行有效流转,并确保流转出去的农田不被用作非农建设。对承接撂荒农田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个人和经营主体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将种植的农作物纳入农业政策保险,并建立风险保险保障机制。同时加大政策性农业补贴资金的投入,使农民觉得种田有奔头、愿意种田。

  4.引导农民围绕市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将撂荒田土用于发展高效的特色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益,从而避免再次撂荒。

 

  答复内容:

罗素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村耕地弃耕撂荒问题》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农村耕地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您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严格保护耕地,守住耕地红线,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和命脉,耕地保护工作涉及到省政府的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等几个相关部门,目前在解决农村耕地弃耕撂荒问题中相关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农业发展根基

  我省一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2016年至2018年全省共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670.81万亩,各级总投资141.36亿元。2019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省、市、县三级农业农村部门已完成职能划转,目前农业农村部门将发改部门实施的农业投资项目、财政部门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原国土部门实施的农田整治项目、水利部门实施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管理职责,整合统一实施,这将会有力推进我省农田建设工作快速、健康发展。目前省农业农村厅按《农业农村部关于下达2019年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并报省政府审批同意,拟于近期下达市、县实施,切实加大对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因地制宜、因类施策,确保完成2019年全省高标准农田18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3万亩工作任务,从本质上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为种高效田奠定基础,从而抑制部分耕地撂荒。

  同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过程中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烟草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村村通公路、乡村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工程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促进当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各级各类农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耕地质量,同时加强引导各地的土地集约化经营,实现耕地的合理化流转,各部门指导农业企业与结合当地产业发展,使高标准农田得到合理利用,解决部分耕地撂荒的问题。

  二、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相关机构,深入推进坝区优质耕地结构调整,提高种田经济效益

  省政府成立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强力推进坝区农业结构调整。同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500亩以及坝区种植土地保护办法》(黔府办函[2019]17号),明确省政府相关的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坝区种植土地的范围、建立坝区种植土地占用储备区和监管问责等,严格保护坝区种植土地。省政府办公厅还印发《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济主体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发展意见》(黔府办发[2019]4号),制定产值奖补、基础设施奖补、政策性保险等支持政策推进土地有效流转,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坝区开展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地提高了种田经济效益,从另一方面抑制部分耕地撂荒的问题。

  三、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从2018年开始,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要求,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今年年初,省委印发了《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农业产业革命工作制度》,由省领导亲自领衔推进茶叶、食用菌、蔬菜、石斛、水果、竹、中药材、刺犁、油茶、辣椒等特色产业,省农业农村厅还成立了专班,形成了全省上下强力推动农村产业革命的良好局面。推进各地走产业经营的路子,增强市场竞争力,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增加农民经营土地的收益,提高耕地利用率,也可抑制部分耕地撂荒的问题。与此同时,全省正在开展对500亩坝区种植土地进行产业规划,可以有效推动农业种植业结构升级,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为部分闲置种植土地和耕地找出路。

  四、多种形式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产业发展

  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各相关部门均积极向中央争取资金,制定政策性文件,加大对规模流转土地、从事生产经营的组织或个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按照“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加大对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健全功能互补保障有力的农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政策性保险+特色产业保险+商业险”的三重保障体系建设,研发价格型、收入型、指数化型“保险+信贷”“保险+期货”等各类新型险种,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中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防止耕地撂荒。近期,省农业农村厅还印发了《关于开展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的通知》(黔农发[2019]37号),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到农村产业发展上来。吸引农民工作返乡创业,使在家农民能够就近创业,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从另一个方面来防止耕地撂荒。

  五、下一步的工作

  一是全面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促进土地合理流转,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解决部分耕地的弃耕撂荒问题。

  二是探索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新机制,拟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对划定的基本农田,按照农民当年实际耕种面积实行补偿,调动农民耕种的积极性,缓解弃耕撂荒问题的发生。

  三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各部门应在省政府成立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基础上,充分履行本部门职能,加强对基层的指导,结合现有出台的相关抑制耕地撂荒政策措施,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和乡镇做好相关工作。同时各部门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场合,邀请各方面尤其是农业方面的专家,深入基层,指导乡镇组织,通过村规民约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指导抑制耕地撂荒,同时还可对撂荒耕地的利用给出具体产业意见,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按照现行职责,协同努力,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共同解决弃耕撂荒问题。

  2019年7月2日

  (附注:公开发布)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