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9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30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代表提案者: 岳太绘

  会议届次: 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关于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议提案编号: 第198号

  主办单位: 省卫生健康委

  会办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复文标题: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贵州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98号建议的答复

 

  建议内容:

  一、加大投入强基础。建议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加大对相关县级中医医院的资金投入力度,帮助其尽快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备的问题,以促进当地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二、培养人才补短板。建议政府及主管部门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中医药院校及相关专业,大力加强在职中医人才的培养培训,大力加强基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在条件具备的时候,进一步提高各级中医人才的薪酬,留住人才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逐步建立一支稳定、高效、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队伍,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向前发展。

  三、积极科研求实效。建议主管部门进一步采取措施,激励基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申报中医药课题并积极进行相关研究,对研究出成果的,则提供条件予以推广,使之惠及更多老百姓,从而使科学研究真正发挥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答复内容:

岳太绘代表:

  感谢您对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该建议是2019年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督办建议,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力督办。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投入强基础的建议

  2016年至2019年,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145151万元支持我省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31868万元用于支持31个县级中医医院项目建设,解决县域内千人口床位数不达标、业务用房面积缺口较大(含危房改造)等问题;13283万元用于支持2所省级医院实施临床协同研究病房、重点专科用房、中医医疗技术中心、经典病房、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中药制剂室等方面建设。同时,积极推动贵州省中医医院和贵阳市、六盘水市、铜仁市、贵安新区4个三级中医医院建设;改扩建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黔西南自治州6个市(州)中医医院;新建33个县级中医医院和24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到2022年,力争实现每个市(州)有1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每个县有1所中医医院,其中1/5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国家“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

  二、关于培养人才补短板的建议

  (一)鼓励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中医药院校及相关专业。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启动我省专科层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的通知》《关于印发贵州省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积极推动中医学等中医相关专业进入我省第一批本科批次的录取,在贵州省中医药大学、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截止目前,共培养本科层次农村订单定向(中医学)免费医学生710人,其中162人已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专科层次农村订单定向(中医学)免费医学生434人,其中134人已纳入助理全科医生培训。

  (二)加强基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实施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人才项目、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项目和中医骨干人才项目等机遇,积极加大基层中医医疗人才的培养力度,名额总体向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倾斜。继续开展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协调发达地区中医医院加大对我省基层中医医院的帮扶力度,增加中医医务人员外出培训的机会,全面提升基层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下发《贵州省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实施方案(试行)》,成立全省中医名医传承人调研工作小组,积极制定贵州省中医名医传承工作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同时,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2018-2019年,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专项用于支持贵阳中医药大学建设。自2018年起,每年均有毕业生完成培训到岗工作,逐步解决基层人才短缺问题。第一批50名本科免费医学生和34名专科免费医学生,在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后,已分配到基层中医医院上岗履责。

  (三)进一步提高中医人才的薪酬待遇。我省历年高度重视提高中医药人才的薪酬待遇。2018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从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出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吸引、稳定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落实扶持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政策,试点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打通基层中医药人员的薪酬、福利和职称晋升途径,建立中医药人才收入提升机制。

  三、关于积极科研求实效的建议

  (一)搭建平台汇聚资源。截止目前,全省中医药领域共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41个。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6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8个。2014年获批建设“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立足贵州、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民族药孵化基地,该中心已于2018年7月27日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2016年集合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和贵州医科大学资源,争取到“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实现了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势互补,积极推动贵州省药用生物资源开发、新药创新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转化能力跨越发展。

  (二)实施项目带动推广。围绕农村产业革命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部署,调动基层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积极性,支持基层单位承担中医药领域研究课题,实施一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项目,实现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应用推广。一是围绕全省重点打造的天麻、太子参、石斛、丹参、灯盏细辛、艾纳香、党参、钩藤、头花蓼、半夏、淫羊藿、桔梗等黔药优势品种,谋划建设贵州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库,开展道地、特色药材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筛选、驯化、繁育、提纯复壮、种子种苗生产等技术研究,通过优良种性种子种苗的培育及扩繁,以高品质供给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我省道地中药材的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二是围绕铁皮石斛育苗、组培等技术难题,实施“贵州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经费894万元,对我省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种苗繁育驯化、栽培种植提供示范推广。三是围绕我省道地、大宗中药材种苗繁育、种植技术推广、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推广,组织普安县、施秉县、务川县、德江县、仁怀市、台江县、施秉县、黔西县、榕江县等县级地区有关企事业单位承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开展“白及生态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太子参打顶壮根种植方法示范与推广应用”、“罗汉果植物饮料及口含片的研发”等11个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支持经费565万元,积极促进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四是针对石斛等中药材大品种,组织遵义医科大学牵头开展贵州石斛生物特性和理化成分等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切实培育大品种引领大产业。鼓励企业创新技术和改进工艺,不断优化品种,打造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黔药区域公共品牌。

  下一步,我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继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改革院校和师承教育,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继续挖掘民间方药,建设道地药材基地,强化质量监管;继续深化医保、价格、审批等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切实推动我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11月10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