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569号建议的答复 黔文旅议复字〔2019〕21号
黔文旅议复字〔2019〕21号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569号建议的答复
罗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旅一体化项目助推六盘水脱贫攻坚工作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设提出的有关问题回复如下:
六盘水的气候凉爽舒适、风光神奇峻美、文化绚丽多彩,“半世纪拓荒创业 四十年改革奋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六盘水始终围绕建设“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总目标,成效显著,2018年六盘水市旅游总人数4231.53万人次,同比增长41%;实现旅游总收入301.06亿元,增长50.2%。该市通过创新扶贫模式,通过农旅一体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助力旅游扶贫攻坚,旅游扶贫九项工程带动4.7万贫困人口受益,其中:A级景区带动14858人增收,乡村旅游带动26841人增收,越来越多群众正在从旅游发展中获得“红利”。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紧紧围绕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安排,积极支持六盘水突出“三变+旅游+扶贫”发展新模式,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优质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认真思考,进一步推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推动六盘水市乡村旅游发展:
一、关于“进一步丰富业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城乡一体、产城互动、山水相融”建议。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要求,我们积极完善相关旅游扶贫项目库的建设,策划一批可落地的项目,支持培育一批特色村寨、民宿客栈、休闲农庄。以“1+5个100”工程为主要抓手,支持申报六枝特区牂牁江旅游扶贫项目、贵州省六盘水阿志河生态旅游扶贫开发建设项目等为2019年全国优选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继续加大对六盘水市高兴村、哈青村、百车河村、高峰村的基础设施支持力度,加强“七个一工程”建设力度,即:一个游客服务点(中心)、一个生态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条特色游览步道、一套完整的标识标牌、一个特色旅游商品、一批旅游扶贫经营户,加强乡村旅游村寨的交通、通信、环境卫生、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服务水平。
二、关于“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我们积极鼓励支持开发一批特色村寨、民宿客栈、田园综合体、现代农庄、采摘园、农事乐园、农家乐、渔家乐、森林人家、山地运动等新项目。2017年六盘水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1亿元资金支持,2018年创建成功,正式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关于“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类型的“农旅融合”扶贫新模式,培育特色精品农业,推进技术、资金等要素向产业集聚;培养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头人,实现村民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建议。
我们积极支持通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和“三变”改革等旅游扶贫新模式,鼓励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利用土地、林地、房屋以及农村集体资产等资源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获得收益,鼓励企业实行保底分红。鼓励和支持退休干部回乡、能人回乡、企业家下乡、知识分子下乡、市民下乡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开展乡村民宿建设、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支持六盘水市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示范社,调动群众积极性,增强群众生产技能,提升群众就业率,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六盘水市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0家(其中省级88家)、合作社4181个(其中全国百强示范社5个、国家级示范社15个、省级18个、市级81个,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有力带动了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四、关于“规划农旅一体家化项目,打造农业、村寨、旅游、健康养生一体化示范点”的建议。
我们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立足专、精、特,发展地方多元化特色旅游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和文化、旅游、康养、体育等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山地旅游、森林旅游、养生养老、文化体验等新业态,打造一批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基地。支持六枝特区郎岱古镇以特色景文旅游为核心,打造生态观光茶园、猕猴桃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等,同时加快推进古镇改造,不断丰富观光、休闲、度假功能,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建设文化名镇,打造古镇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全城旅游示范镇,助推脱贫攻坚。水城县新街大元百果园2017年5月启动建设,以“三变”改革为引领,坚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精准助推脱贫攻坚,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通过入地入股分红及稳定就业务工等方式带动102户贫困户脱贫。乌蒙大草原景区涉及坪地乡和乌蒙镇15个行政村,其中核心村有四个分别为:莫西里村、小树林村、岔河村以及坡上村,其中莫西里村共计1243户、小树林村共计800户、岔河村共计615户、坡上村共计1357户。随着景区的不断发展,游客持续增长,也带动生态现代农业、农副产业、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盘州市大洞竹海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也取得较大进展。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相关部署,就加快推进六盘水农旅一体化项目工作,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按照《贵州省标准化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六盘水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目前六盘水已有146个村列入提升和新推出的乡村旅游村(点)名单。
二是不断丰富业态。发展“旅游+农业”产业,积极打造农业、村寨、旅游、健康养生一体化示范点,完善相关融合产业项目库,拓宽产业链。积极指导六盘水申报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
三是进一步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类型的“农旅融合”扶贫新模式。培育特色精品农业,推进技术、资金等要素向产业集聚,通过培养农旅科技人才,提升从业素质,提高群众积极性。支持盘州申报农业产业化联合项目。
四是结合实际,将“农文旅一体化”作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五是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六盘水六枝特区梭戛高兴村、盘州市乌蒙镇坡上村、丹霞镇水塘村、水城县蟠龙镇百车河村、营盘乡哈青村、高峰村、钟山区双戛乡高炉村等乡村的旅游步道、旅游标识标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能力。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6月30日
(附注:公开发布)
(联系人:乡村文化旅游处,王云峰;联系电话:0851-85563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