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商务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70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王宗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农产品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黔货入沪能力》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农产品发展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商务厅积极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沪黔合作相关决策部署,以市场化为导向,积极提升我省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管理水平,积极培育上海市蔬菜外延基地、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等,2018年以来,多次赴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和地区举办产销对接推介活动,积极抢占上海等省外市场,构建产供销一体化衔接机制,形成更加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推动黔货入沪,助力脱贫攻坚。
一、关于“在山地高效农业绿色防控、在农业设施提升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议的落实情况
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印发《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1年)》《2020年度全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重点工作及责任分工方案》,持续推进开展“清源”行动,加强机耕道、生产便道、排灌沟渠等基础建设,配套集约化育苗、节水灌溉、绿色防控、山地农机、预冷库、采后处理和避雨栽培等设施设备。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大力推进农电商建设,配套冷链物流,全面推广应用采后处理技术,推行贴牌上市,推进净菜进城。加大采后处理设施设备配套力度,依靠企业主体和政府投入,在蔬菜生产大县规划建设或升级改造一批冷库、冷链和物流配套设施等重点任务。
(一)在绿色防控方面。在主产区基地禁止销售限用农药,在蔬菜基地全面禁止化学除草剂和限用农药;推行统防统治,大规模实施生物防控与理化诱控,优势单品绿色防控全覆盖;大力推行休耕、轮间套作;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和生物发酵降解池,循环利用蔬菜生产副产物;全面开展清洁、回收、处置废弃农地膜、农药包装等生产废弃物。推进绿色高效发展模式示范,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建立完善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实现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以企业和合作社为主体,创建清洁菜园100个。同时编订了《主要优势单品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2020年,省农业农村厅已下达540万元在12个县创建蔬菜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示范基地,示范品种为大白菜、莲花白、白萝卜、韭黄、佛手瓜等重点发展的单品。下一步,将继续抓好《贵州省特色优势作物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0年)》的贯彻落实,大力开展绿色防控,促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重点建设150个、面积450万亩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推进示范基地,集成技术模式,展示实施成效,为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
(二)在农业设施提升方面。大力扶持建设清洗、整理、分级、包装、预冷设施,重点创建100个采后处理设施配套生产示范基地,同时对直接用于蔬菜全产业链发展的配套设施用地按相关规定配套用地指标。建立农业产业优先发展服务制度,保障基地水电供应,蔬菜配套设施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执行,生产、加工、物流享受地方最低优惠价政策。对在500亩以上坝区发展蔬菜产业的经营主体,落实好产值奖补、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政策性保险和其它坝区支持政策。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改造升级现有生产基地,机耕道(含产业路等)、水利设施和电网等配套率达到100%,200 亩以上集中连片规模化基地,15 吨以上大型冷链车通达率100%。新建规模化、标准化基地100 万亩,建成能排能灌、土壤肥沃、通行便利、抗灾能力较强的高产稳产蔬菜生产基地。
二、关于“在农产品电商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议的落实情况
(一)商务部门开展工作举措。一是促进电商与产业对接。围绕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聚焦12大优势特色产业,优选适合电商渠道销售的产业作为重点培养,整合电商供应链资源,培育区域电商品牌,实现农产品上行稳定供给。二是着力打造电商驿站。针对有产业优势且运营情况较好的电商站点,进一步叠加农村淘宝、邮乐购、那家网、易捷、移动通讯、金融保险、快递寄递、超市等业务,推行“电商驿站+基地”“电商驿站+专业合作社”“电商驿站+贫困户”“电商驿站+村小二”等模式,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及周边无电商驿站的行政村。2020年完成100个电商驿站建设。三是完善产地预冷服务网络。围绕重点产业和村级电商服务中心(站点),试点建立10个产地预冷共享中心,购置冷藏车、移动真空预冷、移动压差预冷等基础设施,结合日常运营需要机动调配。四是构建仓配一体化云平台。指导各地依托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仓配中心,构建仓配一体化云平台,整合地方优质绿色标准化农产品,建立线上产品资源库,统一对外展示销售;通过云平台的协同处理,智能安排出货时间、配送车辆、快递发货等环节,为电商渠道提供一件代发服务,保证商品的精准及时配送。五是构建网格化销售渠道。依托省内平台建设网格化县级馆,指导村级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入驻网格化县级馆,通过线上销售农产品,依托县级仓配中心为产品端和市场端提供仓配一体化、品质、包装、冷链、运输、供应链金融等服务;积极组织本地农产品进驻天猫原产地官方旗舰店、京东贵州扶贫馆、苏宁易购贵州馆、唯品会贵州馆等大型电商平台,优选符合平台标准的优质农产品上架销售;依托淘宝直播、抖音等主流社交电商平台,开展多样化的营销宣传,带动农产品销售。
(二)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举措。截至目前,省农业农村厅通过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综合服务平台已将我省贵农网、贵州农经网等本土电商平台深入到全省13290个益农信息社,实现了各地农产品产地线上展示和销售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去年通过信息进村入户综合服务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农产品交易累计成交18671.5万元。同时,通过益农信息社开展了88场电子商务培训,组织参加了2次全国电商培训,培训人次累计达到13290人,人均受训时长17小时。培训课程涉及普及领导干部电商培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技能力培训、电商创业知识培训、电商知识普及等。
三、关于“冷链物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议的落实情况
近年来,省商务厅重点围绕500亩以上坝区,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向贫困县倾斜开展农商互联示范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开展产地型集配加工中心、产地型冷库(预冷库)等农产品流通基础配套建设,重拳打通堵在农产品产销两端的症结和痛点,打通农产品流通冷链渠道。两批农商互联项目建设现已成为我省农产品“七进”和销往省外、境外的重要载体。2019年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开展“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冷链设施设备建设,鼓励企业向产地延伸产业链条。2020年新建改建贵阳农产品物流园、遵义黔北新城、毕节威宁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等3个一级公益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黔东南、黔南、铜仁、安顺、六盘水、黔西南等市州6个二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结合实际运营需要配置批发市场冷链设施设备。整合资金推动在“9+3”督战县(应急使用)布局建设公益性移动式产地预冷设施设备,补齐产地“最先一公里”农产品预冷短板,目前已在“9+3”督战县投放15台压差预冷设备、14台移动冷库,部分设施设备已在运营中。2020年以来多次组织冷链物流相关行业协会、专家院校教授等通过冷链物流培训、现场调研指导、组织提供冷链技术服务等为地方冷链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或建议。2020年以来积极支持企业向有关部门申报冷链物流专项债券项目和申报绿产基金项目,获得政府专项债券冷链物流项目10个(含2个粮食仓储项目),推荐申报绿产基金冷链物流项目39个。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支持冷链物流建设,制定实施《降低绿色农产品冷链建设成本的若干政策建议》,2017年以来安排省级资金累计推进203个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冷库项目81个、农产品冷藏车购置项目87个(冷藏车522台)、贫困乡镇农贸市场项目35个。
王宗清代表,您对我省农业发展在山地高效农业绿色防控、农业设施提升、农产品电商及冷链物流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很好,与我们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及部署一致。下一步省商务厅将与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等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持续推进相关工作,不断提高我省农产品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贵州“质优、量足、价稳”的农产品进入上海等省外市场。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