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省民宗委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7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人大代表: 陆发林

  会议届次: 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

  建议标题: 关于支持法院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官培养工作的建议

  建议编号: 第371号

  会办单位: 省法院,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民族宗教事务委

  复文标题: 省民宗委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71号建议的答复

 

答复内容:

  陆发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法院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官培养工作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民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省份,在全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中,苗、布依、侗、彝、水、仡佬、瑶、壮、畲、毛南10个少数民族仍在使用本民族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帮助苗、布依、侗等民族创制了民族文字,彝族保存有自己的传统文字,水族有水书等。一方面,民族语言文字保留较为完整,丰富了“多彩贵州”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以母语为主要交际语的少数民族群众在学习以汉语为载体的知识、文化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我省尚有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通汉语,为解决汉语言障碍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推动双语人才培养。双语人才培养是双语法官培养的基础。我委积极推动贵州民族大学等5所高校开设少数民族双语预科和民族班,让更多懂少数民族语言的考生进入高校学习,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双语人才。

  二是坚持推动和协助有关部门在我省少数民族母语地区开展民汉双语教学,组织编写民汉双语教材、工具书和读物。目前出版较多的是“民汉双语教材”和读物,“民汉英系列大词典”工具书正在编撰和出版中。

  三是实施“双培”行动。近年来,省民宗委在“双培”行动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全省有汉语言障碍的56个县开展“汉语言和实用技能培训”,少数民族群众汉语言听、说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是合理保护少数民族濒危语言。随着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少数民族群众会说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少数民族子女不懂本民族语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民族语言已成为濒危语言,我们正在采取措施,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活态”或“静态”保护。

  五是建立民汉双语人才数据库,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双语人才招考录用民语口语测试和培训有关工作。

  您提出的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官在待遇、招录、培养上进行政策倾斜,以及创新双语人才培训机制的建议非常好。我们将积极推动主管部门认真考虑您的建议的可行性,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