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2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0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25号建议的答复

黔工信议复字〔2021〕31号

 

方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贵阳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协同+集群发展”模式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食品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围绕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深加工企业在贵阳聚集发展。围绕纵深推进全省12个特色农业产业,推动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大力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带动农村产业革命成果转化,推动黔货出山,推动贵州农产品精深

加工出山,我们制定并印发《贵州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行动计划》、《全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招商工作方案》、《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产业区域布局,以贵阳贵安为主要区域打造黔中食品加工核心区:以双龙、乌当、花溪、修文和贵安等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辣椒精深加工、肉及肉制品加工、特色饮品加工、方便休闲食品加工、健康功能食品加工、工业化特色餐饮产业、包装配套等产业,充分发挥贵阳贵安的交通区位、原料供应和上下游产业配套优势,打造形成以酸汤火锅、酸汤鱼等地域餐饮为主体,以贵阳贵安中央厨房集中产业集中区为核心的工业化特色餐饮产业布局。

二是围绕产业发展取得大突破,着力荐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培育取得实效。2021年1月,我厅制定印发了《全省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培育工作方案》,全面启动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培育工作,通过高成长企业带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的原料生产,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供应基地,打通加工企业与基地的供需渠道,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3月27日,我厅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开展了十大工业产业产

销对接推进协同发展系列活动之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产品推荐启动活动,以“贵州生态美食品,吃出健康好味道”为主题,通过高位推动、高端合作,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省内高成长企业与省外平台商、渠道商提供一个对接合作机会,推动实现产加销无缝对接,借助平台渠道的“舟船之力”,推动贵州农产品“扬帆出海”。

三是围绕全产业链发展,着力完善配套,建立畅通覆盖全省的冷链物流体系。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全省冷链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冷链物流配送短板。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扩大销售半径。延长销售时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居民消费安全,研究制定了《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202O)》、《贵阳市关于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试点城市的实施方案》、《贵阳市发展冷链物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贵阳市2020年农产品冷链建设工作方案》、《贵阳市2021年度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专项资金实施方案》等方案措施,采取政策扶持、资金奖补等方式,支持市场主体建成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冷链仓储配送中心、贵州合力集团生鲜配送中心、贵阳供销马车队生鲜分拣配送中心、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生鲜分拣配送中心和中央大厨房、贵州双龙航空 港经济区农产品现代流通(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运营总部、牛郎关现代物流园等一大批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及现代物流体系项目建设,支持市农投集团依托2.5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在全市规划配套11个预冷、分拣、加工农产品采后处理中心项目建设。目前,贵阳市冷库综合库容达51.7万余吨,冷库容积约115万立方米,专业冷链物流车达到约433辆,2.5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在全市规划配套11个预冷、分拣、加工农产品采后处理中心项目建成5个,分别是开阳县龙岗镇项目、清镇市卫城镇项目、息烽县石硐镇项目、修文小箐项目、楠木渡走马拦(冯三拐寨分点)项目,冷库容量在1.3万余方,基本实现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全覆盖。

四是围绕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2021年,遴选10家龙头、30家高成长性企业进入省级千企改造名单,16家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重点企业带动推进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推进贵安特色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园及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以可口可乐项目、粮食安全储备项目为带动,力争更多国内国际龙头企业进驻园区,实现以商招商效应,加速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化提升双龙食品产业园、修文食品产业园、开阳食品产业园、息烽食品产业园,对标国内国际一流水平,全力打造一批专业特色示范园区,以高水平产业园区带动产业创新和发展,加速推进食品产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进程。一是投资30亿元建成国有全资控股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2019年一期建成运营以来,累计销售农副产品43.4万吨、交易额18.7亿元。目前,形成了北有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南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东有双龙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的一级批发市场格局。二是聚焦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贵安特色食品加工园区,集中力量建设以茶叶加工为主的开阳台湾农产品加工园区、以食用菌加工为主的清镇农业加工园区、以猕猴桃加工为主的修文果蔬加工园区、以奶制品为主的清镇奶产业园区。三是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茶叶、生态畜牧、中药材等主导产业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加强对产地农产品预冷、保鲜、冷冻、清洗、分级、分割、包装等仓储设施和商品化处理,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已建成2万余吨(6240吨气调保鲜库1座)贮藏保鲜库集群;智能光电AWATA为引领的分拣线7条,年分拣能力达10万吨以上;现正培育以猕猴桃果汁、果脯、脆片、果酒为主要加工品的精深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近万吨;息烽、清镇两条刺梨加工生产线正在建设。


五是围绕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提升科技和人才支撑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2021年1月,根据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重点人才摸底情况及“十四五”人才倍增计划和2021年重点人才引进培养计划的通知》,围绕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下发了《关于报送相关重点人才情况的函》,对12个农村特色优势产业人才情况进行摸底,依托全省19所普通高校本科高校,开设相关专业103个,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13个,全省216个博士硕权点中,直接服务12大特色农业产业有植物保护学、生物学、生态学、作物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等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发布了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科研项目,目前项目库已更新至142项,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校校、校所、校企、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协同,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农户种植与养殖技能,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全省充分发挥在科技、人才、学科、智力汇集等优势引领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相关政策规划,加大支持力度,抓好产业大招商,支持贵阳有针对性引进一批实力强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跨区域整合行业资源,推动贵阳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协同+集群发展”,形成示范效应,进一步促进全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7月12日

 

(全文公开)  

(联系人:林小龙,包万文;联系电话:86823173)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