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省教育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67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8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代表提案者: 何枚桂

  会议届次: 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

  建议提案编号: 第676号

  主办单位: 省教育厅

  会办单位: 省文化和旅游厅

  复文标题: 省教育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676号建议的答复

 

答复内容:

  何枚桂代表:

  您提出《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实施公办强校计划

  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计划。积极开展优质均衡创建、办学行为规范、学校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提质、强师工程专项、教育科研支撑、校际联盟发展、师范院校助力、种子学校培育、评价监测等专项行动,系统推进公办学校建设和质量提升。分阶段、分批次培育壮大一批优质公办学校品牌,实现全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原有基础上优质资源总量显著扩大、学校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课程教学持续规范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稳步提升、办学活动明显提升,学生成长度、群众满意度、社会认可度大幅提高,更好满足贵州人民对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和美好教育的需求。

  (二)县域义务教育资金投入力度

  中央及省各级财政教育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充分体现我省教育投入以财政为主,其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其中: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各类教育近60%。近年来,为改善办学条件,让每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好学,全省大力实施城乡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补助等项目,助推乡镇标准化寄宿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达标建设,补齐基本办学薄弱环节和短板工作,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项目1660个,全年共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37.46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资计划5.51亿元。

  (三)实施强师工程专项行动

  持续实施“特岗计划”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支持师范院校定向培养全科型乡村教师,破解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加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名校长培育培训的力度,引领校长开拓视野,提升校长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能力。组织开展义务教育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技能大比武活动,搭建教师展示平台。积极探索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量化的指标,设置具体倾斜比例。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加强县(市、区)域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岗位的统筹管理,探索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集团人”。

  (四)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纳入营养改善计划

  201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各个学段,以国家资助为主体、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补充,包括“助、奖、免、补、贷、偿、食、勤”等多种手段在内的全覆盖、多维度、多元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全部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补助范围从寄宿生扩大到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的原农村建档立卡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有效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012年以来,贵州省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7年实现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不含县城区学校的学生。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化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带来大量农村学生进城入学,为保障脱贫攻坚需要,已将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学校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受国家政策影响,目前在县城区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还未纳入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我们将持续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调整,更好保障农村进城入学学生营养健康需要。

  (五)“倡导全民阅读,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图书馆”规划向农村倾斜

  近几年,国家对乡村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由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5〕2号)也指出,到2020年,绝大部分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建有图书馆。“十三五”以来,省教育厅、文旅厅高度重视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省级层面设立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协调组,由省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厅局为成员,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整合各部门资源,统筹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部门配套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乡镇试点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贵州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贵州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了《贵州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 2020年)》《贵州省公共图书馆条例》。通过系列文件明确了我省统筹推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及时间表、路线图,初步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省政府各工作部门多方整合资源,积极解决城乡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战场,加快补齐短板。

  贵州省图书馆负贵实施的文化精准扶贫《布客书屋儿童阅读推广服务项目》,以“儿童阅读推广”“特色文化志愿服务”“文化精准扶贫”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引领及业务指导,将少年儿童阅读活动延伸到农村地区,统筹策划全省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效能;省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在威宁县实施了“贵州省图书馆威宁少年儿童分馆”建设项目,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起到了将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的作用。开馆至今,分馆的到馆人次约5万人次,为当地近50万少年儿童提供了优质的图书资源与阅读空间,提升了当地未成年人的文化服务效能,并为贵州省全面实现总分馆服务积累了经验。

  二、下步工作打算

  我厅将以乡村振兴的战略为指引,全面推动我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到今后的实践工作中。一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区)积极申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二是按国家和省的教育经费政策,多举措投入资金,加强教育经费监管,做到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进一步提升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三是不断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力度,壮大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四是扩大营养改善计划范围,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营养均衡。五是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六是加大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七是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对西部及其他老少边穷等地广人稀适宜开展流动服务的地区,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服务。八是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对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整,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九是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富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继续关注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更多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设性建议,共同推进我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