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665号建议的答复
代表提案者: 李林波
会议届次: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关于加强“三线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建议提案编号: 第665号
主办单位: 省文化和旅游厅
复文标题: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665号建议的答复
答复内容:
李林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三线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收悉。该建议是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督办建议,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世杰同志领衔督办。按照2023年重点建议办理要求,交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经认真组织研究,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指出了新时代文物工作的发展方向、主要任务。三线文化遗产遗存承载着国家记忆、传承着红色基因、赓续着红色血脉,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社会、科学、文化价值,并具备独特性、稀缺性和重要性,但部分三线遗址有的因长期闲置而导致被破坏或损毁,有的因满足城市开发建设需要而被拆除,还有的因缺乏系统科学的普查、登记和管理存在保护不到位、旅游开发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大对三线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成为我省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省级层面指导各地各部门在文物保护、文艺创作、旅游开发等方面均采取了有效措施,且取得了积极成效,极大地保护了这一宝贵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促进了文化传承和城市进步协同发展。
一、关于对“三线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我们在推进三线文化的开发保护利用工作中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把维护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通过开展资源认定管理、成果固化、建立资料档案等方式抓好保护开发利用工作。
(一)全面开展资源认定管理。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开发利用中做好传承发展。我省分别在2018年、2021年公布了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增补名单,其中六盘水钟山区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旧址、遵义市5707厂旧址、水钢1号高炉等10余处三线遗产成功入选;2019年,国务院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三线贵州航空发动机厂旧址、三线贵州歼击机总装厂旧址等2处三线遗产成功入选;2022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三线文化遗产普查登记工作,共登记了142处三线不可移动文物,确认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同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先后在全省范围内对三线工业遗产进行了摸底调查,积极开展挖掘、保护、抢救和开发利用工作,将多处三线文化遗产列入工业遗产进行重点保护。
(二)积极推进重点文物保护。我省十分重视对重要三线文化遗产的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治理,对已经核定公布为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三线遗产开展了全方位的保护工作,国家、省级层面在资金、政策方面都给予大量支持。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个地方分别建设了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如:六盘水市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遵义市三线建设博物馆,均分布在全省各地的航空、航天、电子工业基地旧址,其中六盘水市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遵义市三线建设博物馆均已纳入国家免费开放博物馆名单,每年获得免开补助经费200万元。
(三)建立三线史料档案库。目前,六盘水市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六枝特区三线建设博物馆、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等场馆在相关省直单位的指导帮助下,正积极开展相关史料收集工作,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文物藏品的征集和评估定级工作作了全方位指导,省委党史研究室也在梳理提供其编撰的《三线建设在贵州》《三线记忆——贵州三线建设亲历者口述历史实录》等有关专著以及掌握的有关历史史料,用于丰富完善三线文化史料档案库。
二、关于深入挖掘“三线文化”故事,进行文艺创作的建议
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和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深入挖掘三线文化遗产遗存蕴含的革命精神、时代精神、文化内涵等多重价值,通过诗词、影视、舞剧、汇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文艺创作,切实讲好三线故事、延续三线精神、传承三线文化,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诗词创作方面。2022年度六盘水市文艺创作重点扶持项目,以讴歌三线建设为主题,由中国作协会员、贵州省作协理事杨杰创作的《热血》成功面世,用4500行长诗生动展现了可歌可泣的三线历史情景。二是舞剧创作方面。贵州西骏辉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远丽围绕三线文化,先后成功创作了情景剧《三线魂凉都情》《绽放的青春》和以三线烈士徐际直为原型的三幕小戏《革命人家》在多个领域荣获奖励,得到群众一致好评,2021年将舞台剧《彭德怀在六盘水的日子》搬上舞台。三是影视创作方面。电影剧本《彭德怀在六盘水的日子》被列为六盘水市重点文艺作品扶持项目,剧本高度还原了彭德怀元帅在六盘水的历史本真,并将在银幕上呈现一个鲜为人知的大三线历史故事。四是文艺汇演方面。今年6月6日,全国各地三线人、三线子弟、三线建设者们欢聚一堂,在修文县(原贵州铝厂)举行贵州省第三届“忆三线·展芳华”文艺汇演,活动主题为“铭记三线历史,传承三线文化,弘扬三线精神”。下步,我们还将继续发动社会各界文艺创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充分挖掘和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来展现三线文化、传承三线精神。
三、关于多维度展现“三线文化”魅力的建议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充分利用“三线建设”资源禀赋进行了有益的开发探索,重点研究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加强旅游资源互补性开发,将历史遗存、文化积淀和现代旅游开发有机融合,积极打造特色鲜明、富有吸引力的城市旅游新景点,如:贵州省三线建设博物馆、1964文化创意园、凉都记忆·三线文化创意小镇、凯里市“大三线文化主题公园”、盘州市三线文化旅游酒店等,均为我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区)、三线精神传承之地、道德建设示范之地、红色旅游基地。有效促进了三线遗产与现代商务融合,打造了集生产、旅游、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工业文化旅游新模式,形成融入现代设计观念、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城市人文景观和公共开放空间,充分彰显了城市地域文化特色,重塑了城市文明新形象。
下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三线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利用工作,结合贵州特色,用活用好三线文化遗产,使之成为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榜样参照、精神动力,在垒筑贵州“精神高地”的同时,打造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体系,推动贵州三线旅游产业化进程。开放式打造更多更好的三线文学艺术作品,用好国家、省级活动平台,向世界讲好三线故事,着力提高品牌知名度,使三线文化得到接续传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