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46号建议的答复
彭开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降低省内物流成本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通过调整延长高速公路收费年限,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切实降低货车运输物流成本”事宜
针对您提出的延长高速公路收费年限问题,国务院印发施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4年417号)第十四条规定:“政府还贷公路的收费期限,按照用收费偿还贷款、偿还有偿集资款的原则确定,最长不得超过15年。国家确定的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年。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按照收回投资并有合理回报的原则确定,最长不得超过25年。国家确定的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营性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年”。目前,我省已按照《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对政府还贷公路收费年限按20年执行,经营性公路收费期限按30年执行,暂无法律法规依据允许通过延长收费年限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标准。
下一步,一是我厅将在国家开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时,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积极向国家争取延长高速公路收费年限、降低收费标准事宜。二是我厅将着力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配合省发展改革委制定出台《贵州省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方案》,更好服务全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焦黔货出山出海,持续培育贵阳至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省会城市高速公路物流大通道,实行分方向差异化收费;聚焦路衍经济产业发展,实行分路段差异化收费,均衡路网交通流量分布,提高路网整体运行效率,降低通行成本;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和“电动贵州”建设,进一步优化实行分车型(类)差异化收费。同时,通过完善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政策,研究推广城市配送车辆分时、错时和分类停车模式,优化绿色货运配送车辆优先通行条件,制定配送车辆通行审批制度,大力应用“互联网+”等技术,为物流企业高效办理配送车辆通行证,多措并举提高货车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货车物流成本。
二、关于“由政府部门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我省物流网络化、信息化水平。通过网络化、信息化,将我省物流企业、制造企业链接贯通,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事宜
我厅高度重视物流网络化、信息化工作,不断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一是强化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以来,配合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省预算内资金共7.08亿元支持包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现代物流园A区--循环化改造信息化管理综合平台建设项目、黔东南州智慧物流园等共18个物流仓储设施项目。智慧物流有序发展,交通物流业大数据融合发展水平从35.6提升至44.3,物流企业信息化率达91%。二是发展网络货运,提升运输效率。贵州易林物流有限公司、贵州梵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网络货运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为货主和车主提供智能匹配、实时跟踪、在线支付等服务,实现货运信息透明化、标准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贵州易林物流有限公司被列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为入驻企业降低货运成本3%以上。铜仁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累计签约招商引资物流企业356家,平台注册货运车辆40.58万辆、驾驶员41.06万人,截至2024年底累计实现产值328亿元、税收13.48亿元。满帮集团建立的智慧物流生态平台,其业务覆盖城市超过300个,司机用户388万,活跃货主用户203万,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2.4亿元,同比增长33.2%,履约订单达1.97亿,同比增长24.1%。全省物流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严格落实网络货运平台运营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研究建设官方省级网络货运平台并完善功能,统筹各机构共同为企业搭建安全、高效的车货匹配智能化信息化平台,搭建完善多级网络货运平台,集中获取更完整的全省货运数据,助力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畅通连接。三是推进构建“贵州省交通物流大模型”。整合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关键基础设施数据,涵盖收费站、服务区、门架、港口码头等重要节点,并基于高精度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的“交通物流一张图”,直观展现全省交通网络布局与运行状态,为宏观管理与协同调度提供统一视图,深度挖掘物流成本构成、运价指数变化及省际比较数据,揭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为评估市场环境、研判发展趋势提供量化依据。四是持续推动“物流+制造”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制造业物流融合发展工程,聚焦重点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建成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贵绳现代物流中心、鹏程物流园等一批服务制造业的物流园区。全省19个服务制造业的重点物流园区2024年实现货物吞吐量2569.31万吨、营业收入123.84亿元。
下一步,我厅将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聚焦物流网络化、信息化工作持续发力。在“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将把推动与供应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结合贵州实际,鼓励物流企业为制造企业在生产基地规划、厂内设施布局、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量身定做专业化物流解决方案,推动大宗商品企业整合内部物流需求,与社会化物流企业开展“总对总”供应链合作,着力建设现代供应链体系;深化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一体规划、同步推进产业布局与物流枢纽建设。推动物流设施和产业协调布局规划,物流企业与制造业企业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