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商务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9号建议的答复
乔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降低遵义市物流成本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遵义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支持遵义夯实物流基础”的答复
一是支持遵义建设黔北快递物流(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推动将其打造为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黔北快递物流(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位于渝筑高速遵义东收费站匝道两侧,以下简称“集聚区”)总投资约24亿元,总规划面积 1964.5亩,拟分两期进行开
发建设,已于2025年4月初启动一期(北侧)836.5亩建设,目前项目规划、建设等有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后续将结合一期项目建设成效及市场需求,协调推进二期(南侧)1128亩建设。二是印发《贵州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在黔西等10个县(市、区)开展客货邮融合试点创建,其中凤冈县是遵义市第一批入选县份。在此基础上,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在仁怀市、凤冈县等15个县(市、区)开展深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和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每个县平均奖补资金约800万元,其中遵义地区有5个县区,分别是仁怀市、凤冈县、湄潭县、习水县、正安县。
二、关于“支持遵义加强冷链物流建设”的答复
一是以中央资金发展遵义市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从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流通能力、提高冷链物流重点干支线配送效率、完善农产品零售终端冷链环境、统筹支持农产品市场保供等方面支持遵义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遵义茶业集团冷链仓储提质改造项目等9个项目建设,共计支持资金2300万元。二是审核通过城乡冷链设施投向领域地方政府专项债习水县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习水县综合物流园区建设项目,项 目总投资6.3亿元,申请专项债3.2亿元。三是加强冷藏运输车辆标准化管理,使用国债资金支持企业购置新能源冷藏车;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与“贵州省交通物流大模型”互联互通,实现冷链运输全程温控和路径优化,减少“断链”风险。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开放通道建设”的答复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出台《贵州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贵州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支持遵义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贵阳-遵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实施方案(2025年-2027年)》等文件,将遵义定位为全省重点物流增长极之一,充分发挥遵义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的作用。其中,为申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编制了《贵阳—遵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实施方案(2025年-2027年)》,2025年1月,省交通运输厅赴交通运输部就该项目的申报进行专题汇报,相关司局领导对该项目申报工作表示支持,后续将持续指导贵遵两地优化申报方案,积极对接国家部委,争取项目成功申报;为打造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印发《贵州遵义市主动对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经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成功将遵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遵义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纳入国家建设名单。二是加强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和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省预算内资金27.14亿元支持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专用铁路等47个物流仓储设施、通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遵义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此外,遵义综合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公路方面,建成蓉遵国高仁怀至遵义段、兰海国家高速公路重庆至遵义段、德江(合兴)至余庆、桐梓至新蒲、金沙经仁怀至桐梓等公路;铁路方面,2024 年,“遵义号”黔粤通道班列发运集装箱总货值约 0.49 亿元,累计运量约0.54万吨;陆海新通道班列班车发运集装箱总货值约1.78亿元,累计运量约 4.23 万吨。目前,遵义综保区、高新区、经开区三大国家级平台作用发挥明显,进出口总额占全市七成。遵义市获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中国(遵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水运方面,乌江航道2021年底实现全线复航贯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物流运输条件显著改善。物流仓储设施不断完善,2023年将遵义市22万吨省级储备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项目落户黔北物流新城,打造粮食枢纽中心。三是加强枢纽运营。依托遵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目前已汇集321家物流商贸企业,其中加工类企业56家、物流企业25家、贸易服务类企业240家,初步形成电商快递、酒粮仓储、饲料中转、农产品加工、大宗贸易、进出口贸易等业态企业集群。2024年11月,贵州首笔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业务落地在遵义市阁老坝铁路货运场,12月,国家多式联运项目-渝黔联动公铁水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核心铁路专用线项目通过成都铁路局验收,目前正有序开展投运工作,通过项目的投入运营将有效衔接重庆和黔中经济圈,形成渝黔联动并打通遵义至亚欧通道,融入长江经济带,同时也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互联互通,形成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实现物流高效链接一体化。2024年遵义陆港型枢纽营业收入达128亿元,同比增长16.2%。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支持遵义市夯实物流基础。一是持续支持遵义打造黔北快递物流(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推动将其打造为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二是持续推进深化15个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形成由点到面推进的发展格局,进一步谋划在全省范围全面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为降低寄递物流成本,畅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先和“最后一公里””。三是指导遵义加强对物流基础设施项目谋划,根据遵义市发展情况,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功能定位,分步布局区域性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快递物流集散中心和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等功能板块,加快推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四是加大跑部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中央资金,统筹安排物流降本增效、产业配套资金、前期工作经费等省预算资金支持遵义物流仓储设施和通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二)加强遵义市冷链物流建设。在资金、政策上给予遵义市支持,持续推动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强化冷链物流基础。推动建立“市县联动、规划统一、投资多元”的冷库建设机制,以“数智推动、标准建设、产业联动、降本增效”为核心,推进冷链物流数智化、标准化发展,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枢纽,县(市、区)为节点,乡镇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末梢的冷链物流网络。
(三)进一步夯实对外开放通道。下一步,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贵州要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结合遵义市作为对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和省域副中心的定位,积极支持遵义打造全省现代物流副中心。支持贵阳国际陆港与遵义陆港枢纽合作,积极融入“一港多区”集疏运体系,并在黔北物流新城稳定开行黔粤班列,按需开行中欧班列,依托专用铁路推动大宗商品“公转铁”,切实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