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商务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6号建议的答复
余姗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预制菜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贵州省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贵州省已取得食品生产许可且在有效期内的预制菜食品生产企业309家,其中贵阳贵安38家,遵义91家,六盘水25家,安顺33家,毕节8家,铜仁22家,黔东南22家,黔南60家,黔西南10家。主要食品类别为肉制品(黄焖牛肉、辣子鸡、红烧肉、卤猪脚、小米鲊、蹄髈、速冻肉串等)、罐头、蔬菜制品、水产制品等等。产品主要为地方性特色食品,以省内销售为主。
二、关于加强行业标准制定的建议
在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我厅积极配合省市场监管局推动相关工作。目前,国家正在统筹制定严谨、统一的覆盖预制菜生产加工、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预制菜术语、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制菜》列入2024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有序推进标准研制工作;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已于2024年立项制定《预制菜术语与分类》国家标准,拟对预制菜相关术语定义和类别进行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制定了《方便菜肴》等6项预制菜相关行业标准计划。
我省大力支持预制菜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省预制菜产业协会、贵州旅游协会等社会团体已相继制定发布了《生态黔菜 菌汤稻花鱼》《生态黔菜 贵州辣子鸡》《生态黔菜 贵州剔骨鸭》《生态黔菜小吃 贵州牛肉粉》等62项相关团体标准。
三、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监管的建议
(一)开展预制菜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情况
印发《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评定做好日常监督检查的通知》,督促指导各地按照评定风险等级对应的频次对预制菜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检查。2024年全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检查预制菜生产企业340家次,责令整改152家次。
加强源头治理,强化对预制菜原辅料供应商的监管,着重在原辅料查验环节查验原辅料中是否使用防腐剂,避免原辅料带入的风险;建立原辅料追溯体系,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指导企业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管控能力,依法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对照《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精准识别风险、科学研判风险,开展全员全过程全链条风险管控。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预制菜加工设备和技术,开发多样化的预制菜产品。积极推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提升贵州预制菜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二)开展预制菜产品抽检监测
进一步加强对蔬菜制品、肉制品、罐头及速冻食品等食品的抽检力度。2024年以来,全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组织完成蔬菜制品、肉制品、罐头及速冻食品等食品安全抽检10578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152批次,不合格率为1.4%。对抽检不合格食品在责成属地市场监管部门采取下架、封存、召回等风险防控措施,及时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同时,依法100%进行核查处置。
四、关于加强冷链物流布局的建议
一是省商务厅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统筹2022年、2023年中央服务业资金2.8亿元(1.4亿元/年),在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流通能力、提高冷链物流重点干支线配送效率,完善农产品零售终端冷链环境、统筹支持农产品市场保供等方面支持我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补齐我省冷链物流短板,共计支持101个项目。其中,支持贵州味道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预制菜生产加工建设项目、贵州省惠水县逢源贸易有限公司贵州逢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暨预制菜研发生产项目、贵州电子商务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预制菜中央厨房建设项目等6个预制菜相关产业项目,支持资金共计1910万元。
二是省交通运输厅通过培育专业化运输主体,引导骨干运输企业拓展预制菜冷链运输业务,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企业购置新能源城市配送冷链货车;优化运输组织模式,配合省商务厅等有关部门推广“干线多式联运+城市共同配送”模式,完善城乡冷链配送网络,提升“最后一公里”配送时效。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省商务厅将跟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重点关注预制菜冷链物流、标准化生产等环节,推动产业链升级;协同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厅等部门,完善预制菜全链条标准体系和冷链物流网络,强化跨部门监管协作;引导企业整合贵州农特产品资源,打造“贵字号”生态预制菜品牌,推动“黔菜出山”提质增效。
二是省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抓好预制菜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在预制菜相关标准制定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指导各地,加强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到运输销售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切实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坚决守住预制菜食品安全底线。督促指导预制菜生产企业结合实际,对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按品种将《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融入现有生产管理制度中,定期对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企业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精准识别食品安全风险,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