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打好监督“组合拳” 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用起来,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开展,2024年6月,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结合发现的问题形成调研报告。2024年8月22日至23日,毕节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毕节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报告》,并召开联组会议开展专题询问,现场对民政、人社、财政等9部门落实居家养老服务重点任务的情况进行“一问一答一测评”,提出“加大宣传普法力度,转变意识观念;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夯实基础保障;统筹社会资源力量,增加服务供给;构建多元筹资机制,确保资金来源;强化医养队伍建设,壮大人才队伍;加快医养融合发展,提升服务质效”6条综合审议意见交市人民政府办理,切实打好专题调研、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的监督“组合拳”,推动政府部门找准问题、厘清思路、加强整改。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综合审议意见的办理,逐条对照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办理落实,切实推进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在普法宣传上下功夫。通过报刊、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平台,从老年助餐服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低保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救助等各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法规政策宣传报道;在老年健康宣传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敬老月等重要节点,大力宣传普及老年健康知识,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助老文化氛围。通过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为老年人宣传宣讲国家优惠救助政策。采取体验式入住等各种形式,组织动员老年人尤其是低保失能老年人、特困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播放养老机构优美服务环境宣传片,展示优质服务质量,让老年人体验感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
——在设施建设上下功夫。自然资源、住建、民政部门紧密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对老旧小区配建养老设施不足情况进行弥补,要求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开展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7467户,因地制宜采取加装电梯、扶手、建设无障碍通道、提供地面防滑、改造公共空间适老设施等方式,进一步完善适老服务。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24年完成536户、启动3356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开展老年助餐示范点建设,全市打造10个老年助餐示范点。
——在服务供给上下功夫。通过购置、置换、租赁或协调无偿提供场地等方式整合闲置资源,建成并投入使用单体建筑面积750平方米以上的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0余个。全面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清理和整改,对全市拟保留且运营情况较好的给予运营奖补,2024年组织申报并下达幸福院运营奖补资金86.5万元。依托贵州省养老服务云平台和贵州多彩宝手机APP,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供居家养老“线上受理+线下上门”服务;依托市场监管部门黔智食安信息系统,开展“明厨亮灶”工作,将全市养老机构接入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引入11家专业养老服务企业承接服务。
——在资金投入上下功夫。成功申报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获项目资金4083万元;争取到低保失能老年人集中救助照护资金3164万元。鼓励社会捐赠,积极将老年助餐、志愿服务等所需资金纳入慈善捐赠项目库,大力争取中国光彩事业、广州对口帮扶、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和帮助。按照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投入养老服务事业比例不低于55%的要求,市民政部门每年所支出的福彩公益金70%以上用于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保险参与,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购买老年人综合责任保险,积极争取国家长护险试点以及国家医保资金投入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领域。
——在壮大队伍上下功夫。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学历教育,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纳入全市中、高等职业教育计划。2024年全市康养专业类共计招生600人。建立养老护理员教育制度,民政部门每年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提供免费培训。壮大农村养老服务队伍,将有意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留守妇女、无业人员以及失能老年人家庭子女等纳入培训对象,全市每年培训养老护理员2000 余人。组织老年医学科医师、医养结合机构医师、护士等参加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项目;组织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线上全国医养结合人才提升培训项目,不断提升老年医学服务能力。
——在提升服务上下功夫。探索开展“医办养、养办医、两院一体、医养签约”等多种模式,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同医疗机构融合发展,全市养老机构均能通过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通过开展“健康敲门行动”,加强老年人卫生健康服务,共计为19000余名失能老年人开展一次上门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一套健康服务指导方案、开通一条健康咨询热线。调整优化医疗保障政策,将老年人多发、高发病种纳入慢特病门诊保障,在全市范围内统一65个慢特病病种、办理标准和报销政策,降低市外和省外住院起付线,同时提高报销比例;优化医保普通门诊待遇,完善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减轻老年人就医负担。(作者: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信息科 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