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西望山的“石头书”
西望山是佛教丛林,贵州名山,明清以来,吸引无数文人学士登临,或摩或刻,留下了丰富的“石头书”。这些石头书,包括摩崖和碑刻。
碑
西望山最早的碑名叫盟誓碑,该碑位于西望山西北麓的九龙岗下的毗卢寺遗址东 500米处。所在的地势古名打鼓台。碑砌于田埂之中,碑面凹凸不平,上书“日月”二字,相隔三尺左右,“日月”二字周边划有形如火炬的线条。下左书“万古丛林”,右书“永乐五年正月盟誓”。碑质砂石,碑高 1.4米,宽0.86米,每字0.1米见方。该碑曾经吸引任可澄、桂诗成、杨恩元、王延直等文化名人亲临考证。任可澄《西望山毗卢寺访碑记》,说该碑“笔画苍秀,如出魏晋人”。桂诗成《盟誓碑跋一》说“是刻笔画入古,清人不能伪。”根据文人学士们的说法,盟誓碑不外二种,其一是讲与建文帝南巡有关,其二是讲南京人和当地少数民族结盟,立碑为证。它是息烽县境内迄今发现的最古的石刻,已经有六百馀年了。
“西望山”摩崖
毗卢寺是西望山最早的寺,寺中的毗卢寺建寺碑,原在大殿之内,由于寺庙的衰败和文革的破坏当地人用它来做了水井的帽盖。后来,由鹿窝乡人民政府组织把它抬到了今天的毗卢寺学校里面。此残碑已经剥蚀不堪,字迹几乎不可辨认,通过笔者多次辨认并随贵阳李峰拓片考证,发现如下信息:一是碑文记载毗卢寺为贵州宣尉使司宣尉使安国亨重建,大学士张问达撰写碑文;二是万历五年(1577)开始建寺,万历八年(1580)竣工;三是碑文里面有九庄田赋二字,说明该寺与九庄田赋有关;四是上面书写了安国亨儿子安疆臣和安尧臣阿臻等的名字。它是黔西安氏管理西望山的历史见证,也是安国亨用佛教安边化民的历史见证。巧合的是盟誓碑后到毗卢寺开始建寺恰恰七十年。
毗卢寺石狮
有清一代,西望山佛教十分繁荣。著名的语嵩大师死后,他的弟子建立了《望松碑》,此碑高2.4米,宽1.27米,右刻语嵩生前好友钱帮芑写的《语嵩和尚塔铭》,中间是序并记录语嵩死在浙江天童寺后,嵩目和师第们背语嵩灵骨归葬西望山的情况,左面录语嵩嗣法门人十六个徒弟的名字和建设年月。上书“佐东山法狱海智敬撰勒石”“康熙戊申长发佑佛”等。它是目前发现的西望山上文字最多,高度最高,历史信息最多的石刻。距离今天已经有三百四十多年了。
在西望山北麓万寿寺下的小竹苗,有乾隆三十年(1765)《善盖一乡碑》,记载了万寿寺僧人和当地人一起修建磨盘山道路的历史。距离万寿寺不远的仙佛寺遗址,还保存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和五十三年(1788)两通碑,乾隆三十八年(1773)的永垂不朽碑。叙述了汉“始有庵昙”“大德和尚募缘创修殿宇维新”和今天居住小鹿窝、红岩一带凌氏祖先凌之操、凌之璨“弟兄二人游览于斯,见佛像尽沾雨露,僧无有栖身日极伤心,大发慈悲,捐修肆拾余斤,修理上殿。”的历史。乾隆五十三年(1788)碑记载“仙佛寺前殿自元绍和尚重建以来,迄今数十余年。竣宇隳颖,佛像朽坏,诸僧气微力弱谁能体先志于勿坠乎。时值肖子隆信披剃西山,移住料理”“叩请十方檀那,力随缘布”华堂复振,于丁未年起,至戊申岁告竣。”并记录“贵州贵阳府修文县僧舍司□敏住持释子隆信仝建。这是贵州贵阳府修文县设置僧舍司管理佛教事务的实证。
华严寺神龛凤凰雕刻
在凤池寺前面有一块《亘古不磨碑》,是道光时期的,上面记录了关于西望山的七言八韵诗和凤池寺被大水淹没后重新修建的情况,以及制造该碑的石匠和主持名字。特别提到的是,关于西望山的风光诗,也就是七言八韵诗,在一些书籍和民间有人谈到,但是语焉不详,错误较多,笔者通过几天考证碑上的文字,结合书籍和民间相传,书录以求后证:
群仙飞下就重陔,半掩天门半已开。
说法精时狮子伏,谈经妙处凤凰来。
盘陀石上堪为局,玉乳泉边可溯怀。
万卷奇书能解闷,将军命护梵王台。
在今存凤池寺神龛中间的《木皮庵军民田土碑记》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法华和孙遍恒根据原来凤池寺碑记重新竖刻的,该碑记录了木皮庵的田土和田土购买过程,还记载了一世祖语嵩和尚,二世祖宗风和尚,三世祖紫林和尚,三世祖洪亮和尚。石刻大都体现在和尚塔墓壁上,如凤池寺后老虎窝的清明和尚碑,就记载了清明和尚建设凤池寺的历史,华严寺银杏树下的澈颖和尚碑就记录了华严寺在明代就已经开发。下庵的37 世云翁和尚碑记载了云翁根据原有的常住堂碑所载田土界线和侵占华严寺所属田土人打官司争回土地,振兴华严寺并得到勒赐的历史,佛香湾下母猪塘的38世昆续和39世万澈碑就记载了38世和39世建设华严寺的历史。而在红岩水头寺的白和尚塔墓和其他2座塔墓,是西望山塔墓中诗词最多的,其中白和尚塔墓地宫里面还有诗词,是目前发现的特色塔墓。总结西望山现在发现的碑刻,明代2通,清康熙3通,乾隆3通,道光以后的就更多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冯玉祥到息烽,先在灯光球场讲话宣传抗日,有感于语嵩怀念明朝故国的精神,在凤池寺神龛左边题了 “圣贤气节、民族精神”八个大字。
摩 崖
西望山的摩崖有楷书、篆书和草书,其中最多的是楷书,年代几乎都是民国时期,清代以前的还没有发现。最多的是桂诗成的题刻。桂诗成1930年至1933年任息烽县长期间,多次到西望山考古探幽,留下题刻十处。其中书“桂诗成题”的有位于去瞿昙寺路边的“无上乘”,“夫容障”,西麓薄刀岭上的“龙脊”和其下的“佛香湾” 石将军后山的“伏狮”五处,书“金筑桂诗成题”的是“松谷”和“雨花瀑” 二处。题计有龙脊、佛香湾、西望山、无上乘等。最早的摩崖刻石是省长毛光翔题在天风岭上的 “万壑呼嵩”,其次是任可澄的。海拔最高的是任可澄题在天风岭上“天风岭”,最低的是位于谷米撒的“鹿溪”,地势最险的是位于双扇门的“天柱峰”和“天门石 ”。
王廷直是贵州的篆书大家,他和桂诗成、任可澄友善,曾经三次登西望山,并题 “龙首峰”篆书,使我们能够欣赏这位篆书大家的书法风彩。邓匡元任息烽(下转第51页)(上接第64页)县长期间,在石将军下题“崛起南天”。这是西望山最后的石刻了。
西望山的石头书,有的是画。凤池寺遗留下来的如意雕刻和形态各异的石蹬,给人的是美的享受,报恩寺遗址的石蹬,花草人物较多,艺术水平也比较高。
雕 画
西望山的石头书,有的是画。凤池寺遗留下来的如意雕刻,原来是塔院寺的,后来当地人把它抬到了今天的位置。如意雕刻线条遒劲,粗狂。使用西望山的沙石刻成,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凤池寺内的石蹬,有花,有草,有动物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独具匠心。报恩寺遗址的石蹬,花草人物较多,艺术水平也比较高,值得玩味和欣赏,而瞿昙寺遗址的雕刻体现的战争场面,在佛门静地并不多见,为什么在这里这样体现,曾经吸引无数文人学士探索考究。位于鹿窝镇大石村阳雀屯组李正德家后门那个刘家花坟,雕刻精美,匠心独运,是目前存在的西望山中最有价值的坟墓雕刻。
事实上,西望山的寺庙的建筑大都有雕画,只是因为破坏严重,所以我们今天就只有通过零星的来进行介绍了。笔记亲自看见的有毗卢寺的雕画,据说被当地人收藏了,华严寺遗址神龛孔雀雕刻,遗址中石屏上的镂空雕刻,看见的人没有不赞叹的,艺术水平堪称西望山上乘之作。
神秘的动物石雕
西望山寺庙中最早的动物石雕,是毗卢寺和报恩寺的看似狮子又不像狮子的石雕,上述二寺各一对,大部分有识之士认为是明朝的石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眼睛仿佛是瞎的一样,几乎都往天上看,这种石雕在凤池寺门口有一对,在瞿昙寺后面的塔圈中也有一对,目前发现的总共有四对,因为凤池寺和瞿昙寺较之毗卢寺和报恩寺建设晚,应该说他们的价值没有毗卢寺和报恩寺的大。但是,它们为什么风格上一脉相承,都具备一样的特征,这在如今还是一个秘密。
神秘的动物石雕虽然特征一样,但是各有各的特别之处。西望山的石头书大都与佛教有关,它记录了佛教在西望山四百三十二年来的历史,也记录了西望山佛教的兴和衰和和尚开发西望山的事绩,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文人、学士、官宦、和尚在西望山的足迹,也从多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书法和雕刻艺术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