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贵阳蔡家街 老城烟火中的街市变迁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1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热闹的蔡家街。(作者供图)


关于西南公路管理局租住蔡家街房屋的档案。(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供图)


毕文龙

也许只有在老巷子中才能真正品味贵阳的老城古韵,荏苒时光中,也许只有老巷子能够带我们回到过去,和前人走在同一条路上,感受穿越时光的城市交叠。

贵阳的街巷早在明代就已经初具规模,全城有12个规模较大的商业市场。据道光《贵阳府志》记载,到了清道光时期,贵阳有内、外两城,全城共有123条街巷,其中内城80条,外城34条,城外的近城街道有9条。民国初年,贵阳街道基本保持清代格局,只是街道名称发生改变,到1942年,根据《贵阳市指南》(1942年3月版)记载,贵阳街道共有1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据《新黔日报》报道,1951年2月25日政府公布了贵阳市街道名称整理结果,贵阳市共有街道318条,蔡家街就是其中之一。

蔡家街,一个藏在贵阳市老城区的小巷子,位于贵阳市云岩区中部,作为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呈南北走向,南起护国路与中山东路交会处,北至文明路与民生路交会处,长约200米。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巷子,周围却有着文昌阁等多个人文景观,发生过许多故事,贵阳天下报社也曾在1949年迁至蔡家街12号办公,不远处的民生路上还有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旧址,但在贵阳人眼中,蔡家街更是一条烟火巷子,沉淀着生活的底蕴。

美食也是这条巷子的灵魂。《贵阳百科全书》记载,相传有一户蔡姓人家在此地做豆腐,因此称之为蔡家豆腐坊,清道光年间这里称蔡家坊。“坊”意指小手工业从业者的工作场所,也指旧时店铺的名称,豆腐铺称之为“坊”也属自然。蔡家豆腐坊已然不在,但也能看出这条路从诞生之初就与吃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然,关于蔡家街的由来,也有另一种说法。《贵阳市志·社会志》中记载,明、清两代贵阳城内多立牌坊,有些牌坊成为“坊市”,即以牌坊为中心形成交易集市,清末民初有些牌坊成了街道名称,如一品坊、蔡家坊、三牌坊、花牌坊、红牌坊等。也就是说,此种观点认为,蔡家坊是由牌坊成为的“坊市”演变而来。

蔡家街临近中山路和中华路,民国时期这两条路是贵阳城内的主干道路,百货店、戏院、电影院、报社、书店等大多集中在这两条路上,非常繁华,相比之下,这两条路旁边的街巷较为老旧,蔡家街就是其中的代表。

从道光《贵阳府志》中的贵阳城垣街道图可以看出,那时的蔡家街被称为蔡家坊,北接文笔街,与晋禄巷形成“T”字路口,东北方是六座碑,南接双槐树,与二浪坡交会成十字路口。此后,附近街道布局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根据1927年贵阳城区地图,蔡家坊改称为蔡家房,北接六座碑(与道光时期相比,六座碑的位置由蔡家房的右侧变为左侧)和大坝子(也称菜市),形成一个三岔路口,南接小十字,与头浪坡(东)、二浪坡(西)和双槐树(南)形成十字路口。到1941年,这条路仍为蔡家房,只是附近某些路的名称发生改变,如大坝子改为文明路,头浪坡和二浪坡改为禹门路(后又改为中山路)。

20世纪40年代,蔡家房经历过一次道路拓宽。《贵阳市云岩区志(下册)》记载,1941年贵阳设市后,根据当时的《都市计划法》拟订了《贵阳市道路系统计划》,按照街道宽幅,区分为3米至21米共8个等级,并据此将街道名称进行了调整,其中蔡家房的名称未作更改。同时,将市中心区干线、支路分两期进行拓宽,其中蔡家房被纳入二期工程,二期工程自1943年开工,至1945年完工,拓修街道共34条,总长9068米。

实际上,贵阳街道在民国时期有三次较大变化。第一次是周西成主政贵州时拆除城墙、修建马路,包括1926年9月动工的环城路和1928年修通的出城马路。第二次是1939年贵阳“二四”轰炸后,为了便于居民疏散而拓宽道路、开辟火巷,主要以大十字、小十字一带为中心,蔡家街自然也在范围之内。第三次是杨森主政贵州时修“高级路面”,共有两条,省府路于1946年10月动工次年5月完成,一条是中华路,杨森调离时仍未完成。

这条街上还发生过一件轶事。有兄弟四人世居于蔡家街四号,为支持抗战,响应政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他们将自己的房屋以贵阳市最低价租给“交通命脉之机构”(西南公路管理局)作为宿舍,时间长达8年,直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才将其收回。

1951年3月,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公治)第五号布告:“杳本市各街道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所规定之名称不适当之处甚多,不但市民不便,且影响市政甚巨,因此,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市政的需要,兹将本市街道名称特做适当更正。”市区街道采用路、街、巷三种名称,取消“坡”这一名称,将之适当改为街或巷。此时,蔡家房称为蔡家路。

如今,这条巷子仍然引人关注。特别是近年来,云岩区立足特色街区,通过文旅项目建设,改造传统商圈,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使得蔡家街成为贵阳人心中的美食打卡地,尤其是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各色风味不断挑逗着人们的味蕾,让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