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贵州美术史上的高光时刻
2023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主体活动·多彩贵州美术大赛进入终评
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展出。
7月18日,位于贵阳市北京路的贵州美术馆内人头攒动,《中日韩当代艺术展》《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精品展》等重磅展览陆续开展,让这个暑期前来观展的贵阳市民和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贵州美术馆二楼的办公区内,馆长潘闻丞为多彩贵州美术大赛的终评工作而忙碌,在他看来,如此之多的优秀作品让人倍感振奋,同时也为终评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
随着2023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的主体活动之一——多彩贵州美术大赛展期的临近,贵州美术发展再次受到关注。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贵州美术事业,走过了非凡的发展历程。活跃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宋(吟可)、王(渔父)、孟(光涛)、方(小石)”四大家,是贵州当代第一代画家,他们不仅为贵州当代美术的兴起作出积极贡献,也为后来的贵州美术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20世纪80年代,以董克俊、田世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艺术家,让贵州美术走向了中国艺术的展台,形成了“贵州美术现象”。
所谓“贵州美术现象”,是指1981年至1989年间,“贵州省学习民间工艺美术新作展”“蒲国昌绘画艺术展”“董克俊版画展”“田世信、刘万琪雕塑展”“一个夜郎人的世界——刘雍美术作品展”“曹琼德绘画艺术展”“王建山蜡染艺术作品展”等近20个在中国美术馆发生的贵州艺术家个展、群展和几个在上海、深圳、广州的群展活动。贵州艺术家准备充分,以高质量的作品、高频率的展览,向以中国美术馆为重点目标的中国艺术话语中心轮番发声,让贵州独特的文化资源、独特的艺术和独特的艺术家们走进了全国视野。
其间,几乎每一场展览都气氛热烈,引起业界关注,给中国美术界留下深刻印象。《美术》杂志1990年第6期专门推出《“贵州现象”面面观》特辑,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贵州现象启示录》专著,对“贵州美术现象”从学术上给予高度定位。“贵州美术现象”,在当时成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原神话,造就了贵州美术史上的高光时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2015年启动了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面向全国征集了体现时代要求、中国精神,具有国家气派、贵州特色的美术、书法精品力作各100件。“双百”工程历时两年至2017年底完成,是贵州面向全国书画界开展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创作工程,入选作品生动描绘了贵州的历史画卷,展现了新时代贵州风貌,创造了以多彩贵州为主题的当代中国书画高峰,有力推动了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
前不久,中国国家画院在文化和旅游部主持下组织了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的评审,在这个两年一度对全国画院创作成绩进行检阅的活动中,贵州画家今年的表现尤为突出,共计35件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入选作品涵盖了所有设项参评艺术门类,全国排名第六,10件作品获奖,获奖数在全国各省中也名列前茅。业内认为,这从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贵州美术实力的上扬姿态。
即将开展的多彩贵州美术大赛是我省“双百”工程之后,贵州努力攀登新时代美术创作高峰的又一创新举措。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308件,进入资格审定的参赛作品达到1281件,大赛举办的美术展包含主体展览和巡展,主要展出通过多彩贵州美术大赛的初评作品。
在潘闻丞看来,如此规模在贵州美术史上堪称浓墨重彩。
近年来,贵州已多次举办彰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美术展览,同时也引进了许多国内外高端美术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有力推动和促进了贵州美术事业繁荣发展,得到各方面广泛好评。
潘闻丞表示,希望通过举办此次大赛,吸引全国广大美术工作者关注贵州、宣传贵州,发掘和培养一批美术艺术人才,为贵州创作一批优秀的美术作品;整合行业协会及多家公立、民营美术馆资源,共同参与、共谋发展,形成凝心聚力促发展的强劲势头,助力贵州美术事业大踏步向前迈进;鼓励和引导广大美术工作者勇攀艺术高峰,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彰显大美贵州的作品,热情讴歌党带领贵州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铸就的精神谱系,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