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召开2016年课题结题评审会议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为了加强人大理论与实践研究,今年省人民代表大会理论制度研究会首次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共收到各位单位理事、个人理事报送的研究课题53个。12月14日上午,理论研究会召开2016年课题结题评审会。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盛荣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朱增严、省委原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原主任向阳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靖晓莉、贵州日报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万群、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张书云作为评审组专家参与评审。

  评审专家经过认真评审,52个课题予以结题,1个课题不符合标准,未予通过。其中19个课题成果获奖,《全面推进乡镇人大规范化思考—以铜仁市为例》获一等奖,《地方立法权限范围与权力边界研究》、《加强和改进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等3个课题获二等奖,《地方人大备案审查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律师参与地方立法的路径与优化》等5个课题获获三等奖,《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思考—基于贵州省自治地方立法实际》、《关于加强省人大代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等10个课题获优秀奖。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本次课题质量高,特点鲜明。一是选题时代感强,切入点好。课题紧紧围绕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实践展开研究,对新常态下人大工作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探讨,切实回应现实工作要求。选题涉及有享有立法权后设区的市立法权力边界问题、专题询问如何进一步完善、如何建立人大代表退出机制、如何有效运用质询等刚性监督方式、律师如何参与地方立法工作、预算监督如何更有效、乡镇人大如何发挥好基层权力机关的作用等多个方面。选题视野开阔,角度好,时代特色鲜明。二是内容丰富,厚实感强。课题内容全面、准确、深透,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收集的资料详实、丰富,既有数据梳理汇总,又有图表分析推理,厚实感强,行文论据充分,论证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三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不少课题引入“外力”,邀请高校教授、律师参与,发挥专家理论专业优势,结合人大工作者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共同探讨研究人大工作,总结人大实践中的经验与做法,提炼上升为理论推动人大工作新实践。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