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问”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张翊皓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宗明义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意义如何看、制度优势在哪里、制度落实怎样抓?聚焦“三问”谈谈我个人的学习心得。
制度的意义如何看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管全局的行动准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党、一个国家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预示着什么样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能否实现富强、人民能否幸福生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来维护。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保障我们党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顺利行进。
二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程度决定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由胜利走向胜利的推进速度。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筹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既要坚持好、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又要完善好、发展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确保赢得更大比较优势,增强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
三是走向全球治理舞台中心的有力牵引。当前,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在这样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引领发展的关键是以制度优势来赢得认同,来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决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证。
制度的优势在哪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制度优势体现在不断向好的发展上。当前,我们正围绕脱贫攻坚这个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确保2020年同步进入全面小康。这种整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壮阔景象,是其他国家的制度难以保障和实现的。
制度优势体现在携手并进的和谐中。中国有56个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风情习俗和发展基础。中国有十里不同天的特征,东、中、西部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我们做到了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东西南北齐头并进,这都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保障。比如在脱贫攻坚中提出坚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再比如,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统一战线30多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无不体现出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等制度优势。
制度优势体现在强大的自信里。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积极应对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离不开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制度优势。
制度的落实怎么抓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贯彻执行。好的制度制定出来,如果不能很好地执行,就转换不成治理的效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必须完成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每一个共产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聚焦锤炼党性深入抓。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是我们形成内生力、提高执行力、增强自觉性的前提。锤炼党性修养,就是要通过思想的再洗礼、初心的再觉醒、使命的再升华、忠诚的再淬炼,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聚焦对标对表务实抓。学有参照、做有榜样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工作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对标中央部署、对表制度制定、对照先进模范,确保制度落实既不走偏,又跟得上。
聚焦突出重点具体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是坚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抓住这一“突出重点”,就能够做到纲举目张,推动其他制度落实。
聚焦与时俱进创新抓。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了到建党一百周年、到2035年和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三个阶段”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就毕节而言,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同时也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的要求,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为顶层设计提供实践经验。(作者系中共毕节市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