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刘远坤代表: 重特色 念好“山字经”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0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全国人大代表、副省长刘远坤是带着“成绩单”来参加全国两会的:“2014年,我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71元,增长13.1%,增速排全国第1位;农业增加值增速排全国第1位,粮食总产量创近五年新高。”

  刘远坤说,两个“第一”折射出了贵州农业发展的希望和信心,“2015年,仍需努力。”依托市场需求,立足自身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加快我省农村脱贫致富步伐。

  在他看来,念好“山字经”,就得答好三道题。

  第一道是必答题,通道。“曾经制约贵州山珍上市的瓶颈已经被打破,我省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疏通了经济血脉。”刘远坤分析,西南陆路综合交通枢纽很快形成,融入了全国发展的大平台,具备了把无污染山珍农产品销往周边及全国的物流条件,贵州大力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正逢其时。

  第二道是选择题,载体。仅2014年,我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达993亿元,总销售收入771亿元,培育农民合作社2771家,从业农民达333万人……“去年的成绩,凸显了农业园区在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过程中的平台作用,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加快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成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刘远坤强调。

  第三道是填空题,品牌。刘远坤认为,品牌效应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产生经济效益,“没有品牌,再宏伟的投资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做“品牌”很重要。

  品牌涵盖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色,如今讲到湄潭就会想到“湄潭翠芽”,一提洋芋,威宁自然是首选。那么,发展山地高效农业,贵州的特色是什么?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多样、生态环境良好,农业面源污染少,可以说,贵州是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天然理想之地,刘远坤坦言:“我们的目标是积极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