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罗应和代表:争取政策扶持,搭起防返贫的四梁八柱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6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过去是一穷二白,现在是衣食无忧。”说起新民社区这几年的大变样,全国人大代表,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感慨地说道。

  易地扶贫搬迁这五年来,新民社区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罗应和的话来说,群众是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新民社区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改善,群众的民生保障得到有效提高。

 

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王敏  摄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眼睛看得到,手也摸得着的变化。”罗应和说道,搬迁之后,为解决后续扶持工作,先后引入多家企业在新民社区设立小康车间,让搬迁居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去年11月工资超4500元的工人一共有73名。”罗应和自豪地说道,“最高工资达12060元!”

  据了解,新民社区有1410户搬迁群众,户均就业人数达到2.03人,“零就业”家庭已实现全部清零。目前,小康车间约有320名工人工作,其中超过一半的工人都是社区的移民搬迁户,车间距离家里也就几分钟的路程。

  “东西部的帮扶城市也帮助一批居民打通了省外务工就业的渠道,大家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越来越好。”罗应和说道。

  整洁的社区,干净的街道,路面的车辆逐渐增多和愈加完善的配套设施,把大家生活日益向好的趋势表现得明明白白。

  “车子越来越多。车位不够这个问题日益凸显。”罗应和说道,过去把帮助社区居民就业作为第一抓手,群众快速致富后,停车难的问题又成为社区治理的难题之一,探索如何利用社区的公共资源解决群众需求,是下一步开展工作的一个方向。

  “另一个方向是,虽然日子越过越红火,但我们也要居安思危,要时刻防止群众因病返贫、因重大事故返贫等情况发生。”罗应和说,紧密结合新国发2号文件,如何衔接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工作是自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所以,今年全国两会我带来的其中一个建议,就是希望能从国家层面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搭起易地扶贫搬迁防返贫的四梁八柱。”罗应和说道。(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