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路边工作室,为何引兄弟省市、港澳台同胞、外国友人取经
“小巷总理”朱国萍今年64岁了。总有人问她:你还在老地方吗?还在做居民区工作吗?朱国萍答得干脆利落:“老地方,老位子!”老地方在安顺路281号,这间挂牌为“萍聚工作室”的小屋坐落于虹储居民区门前,也就是朱国萍担任“小巷总理”30多年的地方。
在2020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活动中,话筒前的这位基层代表朱国萍讲得很动情:“想让居民认可,社区工作者就必须时时刻刻听居民的需求,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小社会做好了,大社会就稳定了。”
这正是朱国萍一直奉守的信念:始终如一地坚持听接地气的百姓声音,做有底气的人大代表。从居民区的“小巷总理”,到服务社区发展的社会组织带头人,这些年朱国萍一直扎根在基层。“我接触的人群形形色色,接触的单位五花八门,接触的事物千姿百态,但我一直用最朴素的方法去捕获方方面面的讯息。”朱国萍说,自己的履职方式很简单——多坐坐百姓的热板凳,多走走社区单位的各部门,多听听社会各界的小良策,让大家把最想说的话、最要办的事“吐露”出来。
这些真实可触的基层声音,给了朱国萍不断发现民生所需所盼的视角,化作了一个个富有建设性的议案、建议。比如居民向她反映,“走在人行道上,冷不丁就有外卖小哥飞驰而过,吓一跳”,于是朱国萍有了“加强外卖送餐服务管理,督促快递行业及快递骑手安全‘减速’”的建议。在她看来,迫使外卖员一再“提速”的,正是平台企业不合理的“算法”和激励机制。朱国萍很关心“一老一小”问题,比如涉及老人的长护险申请,能否完善评估标准;对网络成瘾的孩子,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建立怎样的协同监督?这一番调研后,她撰写出“社区居家养老需要政策扶持”“信息化大数据别丢下年老的一代”“运用智能化手段解决老人‘照护难’问题”“加强网络直播监管”等建议。
眼下,朱国萍正在准备今年两会要提的议案、建议。让她欣喜的是,去年她提的关于快递小哥的建议得到了有关国家部委的重视和答复。在多部门协同治理下,快递骑手的路面乱象已有所改善。去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正式明确了快递、外卖平台的安全管理责任,督促企业合理规划配送时间和路线。
萍聚工作室有“萍水相逢”之意,更有八方汇聚、众人拾柴的意思,借助这个平台,朱国萍以“传帮带”的形式,和更多“80后”“90后”书记交流社区工作的方法,带动更多青年人参与社区工作。萍聚工作室的意义不止于此,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金字招牌”,其中一块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站”。2015年,朱国萍所在的虹桥街道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她也多了一个新身份——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她所在的萍聚工作室后来成了联络站。
作为信息员,朱国萍常受邀与社区居民一道参加征询会。这个设在马路边的工作室虽然小,却架起了一座社区居民与最高权力机构之间的“桥梁”。时不时有居民跑来聊家长里短,也有许多省市的社区代表、港澳台同胞来此“取经”,还有外国友人来此近距离观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立法不再高大上,走入寻常百姓家。”朱国萍深有体会,老百姓在参与立法的过程中,更懂得用法治思维来商量和解决家门口的问题。
去年全国两会,朱国萍见证了“全过程民主”正式写入法律的过程,“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新时代社区治理,这是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法宝’”。目前,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发展了18个联系站,遍布社区的每个角落,朱国萍要走的地方、要听的声音也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