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洋代表:阳光司法推动中国国际司法话语权稳步上升
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许邵庭)“中国阳光司法取得的成绩,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都没有做到,他们没有那么多法律文书上网。”3月10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两高”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省高院院长韩德洋这样评价。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韩德洋深有感触:“全面深化司法公开,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到公平正义。”他说,我们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将司法公开覆盖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各领域、各环节,让司法在阳光下运行,真正经得起“围观”。
数据是最有力的表达。韩德洋说,从最高院的报告来看,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64.6万件,观看量48.5亿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4278.3万份,访问量133.4亿人次,用户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资源库。
为什么要提出这些数据,韩德洋道出了背后的信息量:中国裁判文书网的访问量133.4亿人次,这个数字比全球总人数还要多,覆盖了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韩德洋认为,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已经有了中国司法的话语权,发出了中国司法公平正义的声音。阳光司法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的司法国际话语权在稳步上升,中国的司法活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直线上升。
“西方学者和有关机构现在研究我们的上网法律文书,中国法律文书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我们的程序是公开的、阳光的,我们的判决书和法律是正义的,这个影响是空前的。”韩德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