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望界上的石门寨春色——湘西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扶贫石门寨村见闻
石门寨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境内,又在高望界国家自然保护区腹地,被层层叠叠的高山、茂盛的林海所包围。村寨盘踞于高山之上,延绵到山脚之下,成了湘西州境内垂直落差最大的村寨之一。沿着觅子溪而建的排排民居,日夜看着奔腾的流水汇入酉水河。
早春四月,高望界内的群山已然披上了嫩绿的新装,石门寨村也结束了冬日的蛰伏,摆脱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趁着这万物复苏的好时节,加紧进行复工复产工作。
顺着绵延的盘山公路,记者来到了这座宁静僻远的山村。一路上,翠绿的层峦叠嶂与蓝天白云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这秀美如画的景象令人心醉,却也像是一道枷锁,锁住了石门寨村摆脱贫困的路子,但湘西州人大常委会机关为石门寨村引入了羊肚菌种植产业,冲破了这道枷锁。
在石门寨中,被大棚遮盖的菌田里,营养袋还静静躺在地上,今年最后一茬羊肚菌还在往外生长。村里的种植户也刚刚完成上一批羊肚菌的收割采摘工作,对刚收获的羊肚菌进行加工、烘干处理,州人大常委会机关驻石门寨村第一书记苏各还在观察最后一批羊肚菌的长势。
羊肚菌大棚
正在生长的羊肚菌
去年,石门寨村羊肚菌种植业产值80万,发出工资30万,带动周边3个村进行羊肚菌种植,种植规模也从30亩扩大到153亩,村子里更是举办了一次羊肚菌采摘节,打出了石门寨的羊肚菌品牌。羊肚菌种植大户鲁良将村子里的30多人吸纳为种植户,将村民的年平均收入从4000元左右拉升到1万元,极大促进了当地村民的脱贫进程。石门寨村精准扶贫识别对象户数58户230人,在湘西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对其羊肚菌、蜂蜜、旅游等产业的帮扶下,到2019年,该村共有56户223人脱贫。
苏各告诉记者:“我们打算扩大羊肚菌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打造石门寨村羊肚菌品牌,同时,对大棚进行改造,建设钢架棚,完善菌田的排水设施,为羊肚菌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为降低种植经营成本,还打算将闲置厂房改造成菌种和营养液的制造厂房,更好地让羊肚菌种植产业的红利辐射周边地区,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高望界内美轮美奂的风景,土家、苗、汉混居所形成的独特风俗和民居,构成了石门寨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石门寨村基础设施欠缺,村容脏乱,居住条件差,极大地限制了石门寨村的旅游禀赋。对那些想要游山玩水,放松身心的游客来说,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卫生条件,足以让他们对石门寨的青山绿水望而却步,转而将其视之为“穷山恶水”;而在当地群众看来,这群山更像是一道屏障,遮住了他们摆脱贫困的希望,成了村里的青壮劳力外出的最大拉力。
为了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切实提升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湘西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扶贫工作队整改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道路硬化,电缆入地,改造农村电线线路,进行改厕,并为石门寨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排污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不仅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还为石门寨村开展特色旅游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此基础上,湘西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扶贫工作队引入企业投资,在当地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对其进行经营管理,对村子里的特色民居进行了改造,将设施完善的民宿藏在吊脚楼内,让古旧的吊脚楼焕发出崭新的活力。“我们这儿的旅游旺季是夏季。因为这里海拔高,又在国家自然保护区腹地,所以有很多周边的游客携家到这里避暑吸氧,人最多的时候把全村民宿80多个床位都给占满了。游客一般到这里都会住上一两天,游山玩水的,很是悠闲。去年,乡村旅游产业的收入达到了近十万元。”一名扶贫工作队队员对记者说。
石门寨村民宿内景
苏各说:“别看石门寨是在深山老林里,其实这里区位优势明显。酉水河连通了芙蓉镇、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石门寨,河对面就是永顺,坐船从罗依溪镇到这儿,也不过二十来分钟。等罗凤公路落成后,这里到外面的沟通线路就算彻底打通了,也就和周围的旅游景点连成了一条线,这石门寨也就真成了‘古丈县的后花园’了。”
悠悠酉水河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石门寨的旅游资源,苏各还告诉记者,他们将收购更多的特色民居,将其改造成为民宿,接待更多游客,还要修复水磨坊、装点敏子溪,为石门寨修建新码头,充分发挥当地的水运交通优势,让石门寨的美不再局限于这“小山沟”中,为乡亲们再添置一个能带动他们脱贫、巩固脱贫成果的产业。
来石门寨游玩休闲是惬意的。在涛涛林海中,前往觅子溪前的码头,面对酉水河的碧波悠然垂钓,此身化作误入桃花源的武陵人,身后,就是可供栖居的民宿。顺着敏子溪逆流而上,便可到达洞天瀑布,瀑布规模虽然不大,但就像温婉的小家碧玉一般藏在密林之下,顺着断台倾泻而下的流水溅起的水花形成了蒙蒙水雾,滋养着嶙峋青石上的青苔和花草树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州人大常委机关、扶贫工作队的帮扶,这颗美玉还要蒙尘多久。
洞天瀑布
凛冬已经过去,春天已然到来,万物茁壮生长。在石门寨村,新的气象在春天里渐成气候,蓄势待发;绿水青山,也真正成为了石门寨村百姓的金山银山。(作者:徐添 李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