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看过来!福建浦城人大“三金招”发展劳务助脱贫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6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人一拨拨外出经商,钱一捆捆回家小康;人大代表金招助济,贫困户当上‘店大郎’”,这段顺口溜是福建省浦城县当地群众对人大代表以发展劳务经济助推脱贫的高度赞誉。

  “刘阿姨,我买一盒山枣糕”“老板,我买一袋山薏米”——近日,笔者在浦城县农村采访,在水南街道圆弧市场见到了村民代表刘三妹,她在自租摊位正忙活着。刘阿姨说:“人大代表帮我把儿子介绍到深圳打工,是人大代表帮我找的摊位,卖点土货,能赚点生活费用,我不再是贫困户了。”像刘三妹一家依靠劳务经济走向脱贫之路的农民,在浦城县十分普遍。今年以来,浦城县人大在一边严格做好疫情防控一边做好复工复产宣传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人大代表优势,以“磨制‘金钥匙’、刷亮‘金招牌’、锻打‘金拐杖’”等“三金招”,助推劳务经济发展,促进脱贫工作。

 

  制“金钥匙”开“智库门”

  浦城县人大出招助推全县劳务经济发展,鼓励人大代表企业家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增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人大代表企业坚持劳务开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招聘用工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新型农民素质教育与科技培训。

  在疫情面前,做到抗疫复工两不误,大力推进“企业 +职工 +学校(基地)”的培训模式,发挥浦城建筑工培训中心、浦城电子机械工培训中心、浦城服装行业(缝纫工)培训中心、浦城竹木工艺品工培训中心等 4个县级农民工培训中心,引领人大代表企业在培训农民工工作上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培训机构与有实力的企业联合办学,采用错时培训的方式,努力解决工学矛盾,加大对县内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县内企业农民工素质的提高。如“浦城县仙楼竹木工艺品厂”宏泰建筑有限公司”等,在网上开展就业培训,解决农民工就业 140多人。

  老区枫溪乡农民吴德贵前几年在徐州打工,因为没有技术,月工资只有3000元左右。2019年中秋回家,在县劳务中心参加了三周的技术培训后,拿着技能证书注册,在城区开了一家缝纫店,当上了老板,如今月收入 8000多元。截至目前,今年全县人大代表企业已开展各类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300人次,为农民工在岗培训 247人,其中重点劳务品牌培训 83人。

 

  刷“金招牌”架“致富桥”

  浦城素有“建筑之乡”之称,浦城建工”更是浦城 13余万外出务工人员的一面旗帜。按照“政府引导推动,市场机制运作,部门密切配合”的思路,浦城县人大为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发力。近年来,浦城县人大在人大代表企业中,突出建筑、缝纫、电子电竹木制品工等劳务品牌,并结合该县药材、食用菌生产及酒业、化工、机械等优势产业,采取商品化包装、技能化培训、组织化输出、员工式管理、规范化保障来壮大劳务产业,提升浦城县劳务品牌形象。

  据了解,目前全县共有人大代表建企业 11家,有建筑、竹木制品、工业电子、缝纫企业,建筑队伍遍布全国,业务拓展到俄罗斯、巴基斯坦、南非等国家。

 

  送“金拐杖”撑“保护伞”

  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解决务工人员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外安心工作,浦城县人大加大对农民工维权和服务工作。启动人大“信访直通车”走进工业园区、社区开展接访活动,帮助农民工解决投诉难题,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手段,大力普及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督促县乡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保障县、乡两级法律援助站正常运转,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在用工协议、工资保障、违约责任追究等方面提供法律援助,重点围绕农民工维权知识、安全生产知识和文明城市建设等内容,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农民工自我保护能力。认真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和劳动安全保障等问题,为农民工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有效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县人大力推劳务输转的做法,不但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观念。一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技术、项目、人才、信息和市场,而且给广大农村注入了新鲜活力和全新观念。”浦城县人大的“三金招”壮大了全县的劳务经济。据悉,今春以来,全县劳务输出在人大代表的助推下,仍能保持稳定发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