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良法到促善治,《西安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亮点多多
5月1日,《西安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部地方性法规被大家赞为亮点多多、干货满满。
从列入立法计划到获得批准实施,为了形成一部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良法,陕西省西安市的立法者们努力了500多个日夜。而今,在法规即将实施之际,如何保障其顺利实施,让法规行得通、真管用,考验着立法者的智慧、执法者的担当、监督者的勇气。
立法项目植根于群众需求
根据联合国标准,一个地区 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则进入“老龄社会”;占比达20%,则进入“超老龄社会”。2018年末,西安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6.19%,65岁以上的占总人口数的 11.29%,比例远远超过国际标准。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和无法抗拒的社会事实,而养老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影响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边是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的多样化、高质量的迫切需求,一边是西安市养老事业规划、机构登记、医养融合、服务标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旧的养老模式靠不住、新的养老模式不完善,制定一部条例,以法制推进养老事业规范化、标准化、便捷化,迫在眉睫。
法规刚性让短板强起来
对于“人财地”的物质保障,法规一一作出了明确规定。
“养老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人均用地不少于 0.1平方米的标准规划养老服务设施”,《西安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对养老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予以明确,针对现实中养老服务设施被擅自改变用途的突出问题,提出强化监管,要求“通过配套建设或者购置、置换、租赁方式设置的养老服务设施,由所在地民政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确保用于养老服务”,让法律真正长出牙齿。
“市、区两级留成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百分之五十五以上应当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的规定,以及养老人才队伍培训补贴、岗位补助制度和执业绿色通道等相关激励保障措施,为养老事业发展“补足了钙,蓄满了电”,西安市养老事业赢在了起跑线上。
“优先为特困供养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和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条例鼓励医养结合,靶向解决老年人医疗护理床位紧张、看病住院困难等问题,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有了实现的基础。
子女护理假在矛盾平衡中前行
“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其子女的用人单位应当支持护理照料,给予独生子女每年累计二十天、非独生子女每年累计十天的护理时间,护理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福利待遇”。如何让“病床前有孝子”从应然成为必然,真正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子女护理假的设置很具有实践意义,作为条例的“吸睛”之笔,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我妈妈去年做心脏手术就是趁着我放寒假,好在我是老师,有寒暑假,但突发急病不可能专门安排在假期。有了带薪护理假,父母不用扛病,儿女也能尽孝。”35岁的市民王女士说,“现在就盼着条例能尽快实施。”
“现实中企业经营负担很重,特别是在疫情之下,很多都在努力求生存,护理假虽好,但是在一些重要岗位,若休假导致人员临时性的空缺,会对企业发展有影响,希望政府能体谅企业之难。”
一面是急切盼望法规落实的呼声,另一面是企业经营者的忧虑。
西安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针对如何推进条例执行召开座谈会,委员、代表、专家纷纷支招,“条例规定护理假的内容很好,但是护理假怎样休,一定要建立在对病情、病况认真甄别的基础上,防止好规定被曲解,损害企业利益。同时,能否考虑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在兼顾各方利益前提下尽快出台具体实施办法,把好事办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条例执行不漏你我他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5月1日后,法律如何执行,效果究竟如何,这些问题都牵动着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养老事业发展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只有各方合力才能把这项民生工程做好做实。
4月9日,西安市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疗保障局、市住建局等部门为成员的全市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养老服务工作。
从立法者到监督者,角色虽有变化,但人大担当从不会缺席,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已经确定,今年11月,将有侧重地对条例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切实推进法律实施。
据悉,西安市政府正加紧研究出台配套实施办法,有效推动条例的实施,助推养老服务规范化、精准化。
在落实条例方面,陕汽集团负责人作出承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汽时,指示我们要发挥国有大型企业主力军作用,克服疫情,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多次叮嘱既要保证生产任务,还要保证身体健康。我们会把落实子女带薪护理假作为保证职工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做产业的龙头,带头执行法规,以护理假激励职工更加安心地投入生产。”相信有了这些大企业的示范带动,必将为条例执行创造更好的环境。
每个人都有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而一个社会,以什么样的制度、设施、人文关怀对待退出历史舞台的长者,反映了这个社会是否以人为本的历史态度。西安版养老条例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以让人“体面的老去”作为自己的立法追求,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是用立法引导我们真正以人为本推进养老。它的实施,必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期待…… (本报通讯员 韩晓霞 倪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