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督事”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近年来,浙江省象山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探索建立“代表督事”制度,从源头上发现问题督促解决问题,在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代表督事”基本做法
“代表督事”是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阵地,代表临时组成活动小组,监督相关部门办理群众反映的热点事项。象山县“代表督事”制度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以部分乡镇为试点,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落脚点,以促进提升政府效能为手段,以有效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推进了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是创新设立“三站一体”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系服务群众,需要有阵地支撑,代表联络站就是一个很好的阵地。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趋向多元化,为适应这种趋势,创新设立服务平台就成为一种必然要求。统一规范推进代表实体联络站建设,根据省市人大统一部署及有关文件要求,推进代表实体联络站硬件标准化、制度规范化、活动常态化和联络信息化建设,在全县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标准上做到“四上墙”和“三公开”。借力借势推进代表网络联络站建设,在现有“线下”实体代表联络站的基础上,充分借力县网络民情会办中心的网络平台大数据,打造县级代表网络联络站。扎实推进代表一线联络站建设。2018年下半年,象山县人大常委会将县级网络联络站的做法推广至各乡镇(街道),大徐镇人大在此基础上充分借鉴“村民说事”的成功做法,以“代表说事”为主要形式,率先创设“代表说事”一线联络站。活动参与代表人数不限、场所不限、主题不限、牵头代表身份不限,目的是通过代表走村入企主动发现问题,现场倾听群众呼声,现场监督提出解决方案。
二是创新设计“代表督事”闭环。“三站一体”代表联络站平台建立之后,如何在此平台上开展代表活动,必须设计代表活动运行机制,象山县“代表督事”便应运而生,其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一线“问”情,多方收集社情民意。通过实体联络站“面对面”收集、网络联络站“线对线”收集、一线联络站“开放式”收集,一般问题代表直接提出意见建议请有关部门进行办理,比较棘手的问题提交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协调处置。调研合“议”,精准筛选办理事项。根据各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议事规则,规范议事程序,对拟督办事项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具体督事流程,乡镇(街道)层面能够解决的事项,督事小组制作督办清单,明确解决要求和办结时限,提交相关部门尽快解决;需县级部门办理的,报县人大常委会下发督办清单。跟踪“督”办,有效推动问题解决。通过跟踪督办、质询督办、联合督办等多种方式,实行分类分层督办,不断提高督办实效。公开“评”价,形成闭环效应。设置处置效果评估环节、满意度测评环节、年终专项评议环节,开展事项办理情况满意度综合测评,测评结果作为干部差异化考核和评先评优参考依据。
三是创新完善“四个一”工作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四个一”,规范工作常态化推进。一事一小组。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由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组成若干督事小组,安排年度代表活动计划。一月一活动。根据年度代表活动计划,每月开展一次人大代表督事活动,做到专项监督与代表主体活动、联络站建设、建议督办等工作有机结合。一季一跟踪。各乡镇(街道)人大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督办汇总会议,对本季度督办情况进行梳理汇总。一年一评议。各乡镇(街道)人大每年组织代表对本区域政府部门科室及基层站所进行分线评议,开展事项办理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报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作为干部差异化考核和评先评优重要依据。
“代表督事”主要成效
从实践看,象山县“代表督事”制度涉及代表活动、群众呼声、政府办事、干部干事等方方面面,只要落实到位,均能发挥较好的作用,而且这种存量改革的方式,既降低了改革的成本,也减少了创新的难度。
一是代表履职形式多样化。通过实施“代表督事”制度,代表的活动更有计划性、组织性、针对性、成效性。“三站一体”代表联络站和“代表督事”制度推动了代表联络站从实体化向网络化、开放式转变,进一步拓展了代表联络站的实践形式,为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搭建了多种平台。代表不但可以参加乡镇(街道)人大组织的集体活动,也可以选择自己关注的问题自主开展集体履职活动,履职形式更灵活,成效更明显。代表的履职热情也进一步得到了激发,“代表督事”刚刚在全县推广阶段,部分代表对参加代表联络站“月月有活动,人人有任务”积极性不高,对“代表督事”存在畏难甚至厌烦情绪。随着督办工作解决了越来越多的民生问题,群众对代表的表现越来越认可,代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断增强,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目前,各乡镇(街道)人大组织的活动,代表参与率达到90%以上,基本杜绝了“哑巴代表”现象,较好发挥了代表的主体作用。
二是政府工作效能高质量。“三站一体”代表联络站和“代表督事”制度充分体现了人大关注民生的职责和依法监督的权威,对民诉民求的掌握更全面、更及时、更准确,对问题的督办落实更深入、更有力。从实践来看,凡“代表督事”确定的问题,部门都十分重视并积极办理,多数问题均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政府工作效能大大提升。如大徐镇林善岙水库扩容工程停工逾期两年,村民反映强烈,对此“代表督事”小组要求农业副镇长现场说明情况,给出解决方案,促使该工程两个月内顺利开工。对于少数干部推诿、拖拉的办事态度,相关乡镇(街道)也采取了问责或通报批评的处理办法,干部在面对“代表督事”的过程中,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转变也较为明显。
三是群众联系代表更密切。过去村民遇到问题或者有诉求都是向镇政府或村党支部书记反映,现在直接找到人大代表,很快就会有答复,反映的渠道更多,问题解决也更快,群众对代表的认可度不断提高。翻开象山县石浦镇“代表督事”工作室的督办记录,其中既有群众生活小事、琐事,又有事关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法治、城市建设的大事,如推动东门岛生态保护项目、金山路延伸工程建设等,群众反映的事项均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群众的初信初访,深受石浦群众认可。如象山县丹西街道西谷路有一段河道,一下雨河水就发紫,群众怀疑企业偷排。“代表督事”主动介入,县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和街道负责人“红脸出汗”,迅速整改,查找污染源头并在全区域开展综合治理,群众一片叫好声。2018年以来,全县“三站一体”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532次,收集各类民诉民求627件,开展议事督办287项、解决273项,群众满意率95%;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186件,其中初信初访72件。
“代表督事”意义分析
象山县通过全面推行人大代表督事制度,建立起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平台和运作机制,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推动解决了大量民生问题,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象山的探索之所以成功,关键是抓住了三个重点,体现了人大创新工作的生命力。
一是形成基层治理合力。象山“代表督事”制度,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扎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把“代表督事”工作全面融入党委、政府的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人大依法决定、政府执行落实、人大代表全程监督、公众有序参与的“代表督事”制度,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推动问题解决。
二是树立代表履职导向。“代表督事”制度的实行,不仅使代表的履职活动从会期延伸到平时,从会场走向基层,建立了常态化机制,而且方便了当地群众与代表沟通联系,反映民生需求。从象山的实践情况看,通过设置实体、网络、流动和一线代表联络站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同时根据处理问题权限进行分类处理,将基层群众呼声高、受益面广、可行性强,但处理难度大的事项作为督事重点,体现了“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人大代表服务人民”的导向。
三是解决民生关键小事。“代表督事”制度围绕民生“关键小事”,依托“三站一体”的代表问情体系,有效破解民意反馈不及时难题,政府部门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政府效能,使群众困难得到有效解决,从源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