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广西人大:下沉一线“问症” 守护水清岸绿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9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10月12日至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媒体采风团赴桂林、玉林两地,就2019年度“助力清水行动,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主题活动成效进行集中报道。2019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模式,在五级人大代表中广泛开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工作首次进站履职活动,开展的“清水行动”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成为推动水资源环境改善、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要驱动力。

 

  混合编组解难题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处处皆胜景。漓江景观的维护,有赖于周边流域的生态环境以及上游水质的保护。

  10月12日,笔者来到被誉为“漓江之肾”的临桂区会仙湿地,河水清澈,水意盎然。然而,这里以前却饱受水葫芦的污染困扰。当地村民形容:“水葫芦最泛滥时,人可以直接走在水上。”

  因为资金问题,会仙湿地水葫芦长期打捞却收效甚微。去年,临桂区各人大代表联络站相继建成,打破了以前“代表之家”只有一级人大代表入驻的局面。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入站参加代表民情沟通会,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将水葫芦治理列入议案、建议,上下联动沟通实施细则,并获得相应资金,督促有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

  “‘混合编组’就像一个直通车,让建议能直达市级以上的决策层。”临桂区人大代表黄炬全说,会仙湿地景观的优化吸引了更多游客,当地村民收入显著增加,附近村庄依靠旅游获得的集体年收入从 8万元增加到 200万元以上。位于漓江上游的灵川县青狮潭水库,是桂林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去年,库区 12个联络站的各级人大代表提出了加强库区水污染整治、加大扶持库区群众转产力度等建议,涉及的职能部门迅速做出回应。

  如今,青狮潭水库周边 500米范围内的多家污染养殖场已一一拆除,村民们被妥善安排转移生产,种植食用黑皮鸡枞菌、羊肚菌等珍稀菌类。水库的水质从今年一季度起一直保持在一类水平,守护了漓江生态环境,确保了当地的饮用水安全。

 

  多级联动治污水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些乡村,近年来经过脱贫攻坚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后,虽然景观“面子”上非常靓丽,但是村里生活排污还是老旧的直排式。10月 14日,笔者在桂林市永福县永福镇曾村看到,村民林冬生在家里正在用自来水洗菜做饭。离他家不远处,一台污水处理设施正在运作,将村里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净化。

  曾村党支部书记曾有发介绍,该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有镇、县、市、区四级人大代表。2019年 10月中旬,“混合编组”到村里进行调研,自治区人大代表廖照德了解到村民对污水排放情况反映强烈,就立即将问题收集归纳,与代表和村里有关负责人一同商量讨论,拿出可行方案,再向自治区层面进行申报,很快争取到 250万元治污资金。

  当月下旬,村里就有环保企业入驻,开始建设埋入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莫正云等联络站里的其他代表,积极发动群众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村民们对此很支持,不仅无偿出让土地进行铺管填埋,有的还无偿提供用电。整个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村民由此喝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曾有发感叹:“这个联络站就是好!不仅让我们村美得有‘面子’,更干净得有‘里子’。”

  自2019年开展“清水行动”以来,自治区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履职,基层群众有了零距离接触各级代表的平台,各职能部门的回应力度大大增强,整改措施更加有力,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玉林北流市新圩镇河村村中心逐渐荒废的老村,之前破破烂烂,一直是“空心村”。目前,老村的房体被修缮保留,周边还种植着大片绿油油的蔬菜,成为一道风景。浇灌这些蔬菜的水,来自村里随处可见的“三水”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所谓的“三水”,即雨水、生活污水、化粪池水。“三水”经过沉砂池、化粪池沉淀,通过总管道流入收集池收集,再进行二次沉淀处理,可就近还田还林,浇灌菜地。

  “别看小小联络站,作用大着咧!我们跟代表们一反映,于是就有了污水处理设施这个‘金点子’。”河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家平高兴地说,在人大代表的推动下,老村的沟渠、池塘、溪河进行了一番整治,修缮后的老房子变成了村史馆、艺术工作室等。如今的河村变得既有颜值更有实力,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到此采风,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履职为民“云平台”

  近日,玉林市容县六王镇金库村500余名村民的饮水问题获得妥善解决,这得益于容县智慧人大“一网三平台”的建设。

  2019年 12月,驻六王镇的容县人大代表凌海章在履职活动中,了解到村民生活用水安全的诉求,在民情沟通会上,他提出建设饮水工程项目的建议,获得通过。随后他通过手机App,将村民的意见上传到容县智慧人大“一网三平台”,经县人大通过后转交县政府,再由承办部门负责处理。很快,网上的建议就变成了落到实地的建设。

  据了解,自 2019年广泛开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工作以来,全区 10.5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被混合编入各地 9139个代表联络站,形成五级代表上下贯通、在同一平台共同履职的生动局面。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为联络站统一搭建网上代表联络站,现已上线部分功能,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实效大大提升。

  “以前都是集中在人代会期间,现在随时可在线上听取群众的意见。”容县石寨镇人大代表钟志说,联络站的人大代表将群众关心的水污染、饮水工程等问题,借助网络这根“线”实现“云”传递,议案建议提交、审核、交办、办理答复、办理结果评价等,都可以通过手机 App实现线上通办,及时解决了老百姓关心的不少焦点问题。

  容县智慧人大“一网三平台”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获得了全国、自治区、玉林市人大的肯定与好评,相关经验做法还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编发,供全国各地人大参考。

  “清水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推进“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工作,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活动,纳入年度代表工作计划,不断完善活动流程,定位“民生难事”,使代表履职活动更接地气,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努力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人大代表工作品牌。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