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落实“一三三三”机制 代表工作更有活力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4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陈小洪

  山西省临汾市

  人大常委会主任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和活力源泉。近年来,山西省临汾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把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来抓,弘扬“一种精神”,加强“三个联系”,创新“三种方式”,强化“三个保障”,以创新实践让代表工作更有活力。

 

  弘扬“一种精神”代表履职越来越自觉

  按照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要求,临汾市人大常委会把弘扬申纪兰精神,开展“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代表履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

  把握“一条主线”,确保学习活动的正确方向。市人大常委会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有关要求,对照申纪兰代表查找差距不足,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中,着力在加强党性锻炼、主动担当尽责、服务基层和群众上下功夫,将申纪兰精神转化为担当履职、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激情和动力,确保学习活动不走过场,真正取得实效。

  选树先进典型,引导代表把履职尽责作为弘扬申纪兰精神的新动力。市人大常委会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深化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手段,制定选树“新时代申纪兰式的好代表”工作方案,明确选树范围,确定选树标准,把选树的重点放在一线代表、基层代表、工人代表、农民代表、知识分子代表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考中,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实践纪兰精神的新阵地,期间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为“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活动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以申纪兰精神为引领,在代表中掀起学先进、见行动、争优秀、作贡献的新热潮。在市电视台开设“人大之声”专栏、在《临汾日报》开设《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代表风采专刊,同时通过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对各县(市、区)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代表中涌现的优秀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深入学习和大力宣传,选树先进典型,引导各级人大代表见贤思齐、争做先锋,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涌现出一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好代表,展示了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

 

  加强“三个联系”代表联系群众越来越紧密

  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临汾市人大常委会密切常委会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代表工作机制。

  加强常委会及其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工联系基层代表,特别是主任会议成员坚持每年两次以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实际走访联系代表。开展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市人大代表活动周活动和“走基层、访代表、听民声”活动,通过走访、电话、信函等方式,使常委会组成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基层情况,让基层代表能够及时了解常委会的工作动态,形成良性互动。同时,拓展知情知政渠道,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和“一府一委两院”重要事项的参与。实行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部分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坚持市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监督议题、重要立法项目、重大调研课题和“一府一委两院”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吸收代表参加,倾听代表意见。

  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市人大常委会把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考察学习、汲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标准、统一实施,组织召开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和工作水平座谈会,强调在“建”好的基础上,突出“管”好、“用”好,把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作为代表联络站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工作,切实打通代表与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

  加大网上交流联系。通过临汾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智慧人大”及代表微信群及时发布工作动态,推广人大知识,为代表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代表登陆手机 APP履职服务平台即可对代表和代表团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并通过双联互动中的人大代表信箱、常委会信箱、人大代表之家等实现互动交流,同时在系统上可以提交议案建议、对答复进行评价等。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首家采用“主会场+分会场”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了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会议期间,18个代表团及全体代表提出的 12件议案和 141件建议通过“智慧人大”手机APP进行提交。

 

  创新“三种方式”代表履职越来越积极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做实做细代表工作,探索推进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

  创新建议办理程序。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议办理方式方法,制定了《关于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三公开、两见面”的实施办法》。“三公开”,即建议办理前将提出建议的代表、建议内容、建议承办和督办单位进行公开;建议办理后对各承办单位办理代表建议结果进行公开;年底对各承办单位办理代表建议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进行公开。两见面”,即代表建议交办会后一个月内,承办单位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主动与代表见面;代表建议交办后三个月内各承办单位将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答复代表并与代表见面。同时要求承办单位要将与代表见面的地点、时间、形式记入代表建议办理台账,作为核查的依据。

  创新建议督办形式。市人大常委会加大重点建议督办力度,实行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常委会机关各机构对口督办和常委会集中督办的方式,持续跟踪督办落实。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市电视台以十大重点建议为主题,拍摄了《十大重点建议守护美好生活》系列专题片在“人大之声”专栏中播出,实现了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和代表建议承办单位之间的直接对话,促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从“纸面”落到“地面”,以“人来人往”代替了“文来文往”,实现了代表满意率和建议办结率的双提升。

  创新代表视察方式。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市人大代表跨行政区域交流视察机制,跨行政区域交流视察活动由市人大常委会统一组织,每个县(市、区)为一个代表活动视察小组,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办事机构根据视察活动安排,与分工负责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沟通联系,做好具体协调、联系等工作。每次视察都选择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市人大代表在平川县与山区县之间、大县与小县之间进行跨行政区域交流视察。目前,已组织 9次跨行政区域交流视察,参加代表 2300余人次。

  创新代表考核方法。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代表履职量化考评办法,量化考核分为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两个部分。代表在大会会议期间履职情况包括按时参加大会、主席团会议情况、认真审议各项议案、报告和其他议题,发表意见的情况及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情况;闭会期间履职情况包括列席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会议及参加其他各种会议情况、参加视察、专题调查和执法检查情况、参加所在代表联络站、代表小组活动情况及联系选民向选民述职情况。通过量化考核,进一步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代表履职主动性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强化“三个保障”代表履职效果越来越明显

  市人大常委会尊重代表主体地位,着力提高代表服务保障水平,在强化代表能力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增强了代表的履职实效。

  强化能力保障。一是举办学习讲坛。每次召开常委会会议前结合会议主题、审议内容,以相关法律法规等为重点举办学习讲坛,坚持邀请 10名省、市两级人大代表参加,有效提高了代表的审议发言水平及履职能力。二是开展专题培训。聘请全国人大、省人大专家对初任代表进行集中培训,使代表在学思践悟中提高政治站位、履行代表职责。每次地方性法规立法调研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举办立法知识专题讲座,进一步提升代表对法规案的审议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三是赠阅学习资料。为全体代表订阅《中国人大》《山西人大》和《人民代表报》,免费赠阅《临汾人大》杂志,为代表知情知政提供信息资料。

  强化制度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实践探索和创新总结,制定完善代表工作相关制度 12项,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市人大代表建议督办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四项制度对代表建议的提出、办理程序和督办要求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关于市人大代表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活动的办法》明确了代表活动的方式方法及要求。这些制度规定,既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有工作举措的创新,既有条款上的规范,又有细节上的完善,有力地推动了代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升了代表工作水平。

  强化经费保障。市人大常委会把建立代表履职补助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每年按时足额拨付,确保了市级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保障。今年,在落实代表活动经费的基础上,参照省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市人大常委会决定 2020年开始为所有市人大代表发放通讯、交通补助每人每月 200元,代表履职活动经费得到保障。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