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聚焦提升“五个度” 打造人大工作“升级版”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徐晓枫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举措。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为全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当前,吴江已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正全力以赴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窗口”。这既是对吴江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吴江人大必须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大背景下同步探索实践的。可以说,吴江人大工作同样面临着如何在“示范窗口”下打造人大工作“升级版”的重大使命。为此,区人大常委会提高站位、拔高标杆,持续聚焦提升“五个度”,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作为新时代吴江人大工作的鲜明主线。
在找准坐标方位中展现人大工作“标识度”
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区委发展战略布局,在“双循环”格局下探索人大履职新路径,统筹人大工作新方向,推动形成了以吴江区内履职为主体,区内、区外双向互动的“双循环”履职体系,探索以人大层面协同联动共助一体化发展的“吴江经验”,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大助力。2020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与青浦区、嘉善县人大紧密配合、扬我所长,主动参与并大力推进《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实,承办了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城建环资工作协作座谈会;示范区三地人大就推进“青吴嘉”三地法治工作一体化发展开展座谈研讨;组织召开三地人大主任例会,就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听取相关情况汇报;针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环境治理、古镇文化旅游等开展联合视察,多方并举形成了跨区域人大“协同—联动—协作”的常态化机制。
在依法履职行权中提高人大工作“显示度”
人大工作不仅要走好法定程序,更要围绕中心工作在依法履职行权上有所“显示度”,促进人大工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特别是 2020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严峻考验下,区人大常委会重点聚焦“六稳”“六保”要求、紧紧围绕“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求选定履职内容,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作出决议决定、发出倡议书,动员广大代表投身抗疫,组建志愿者小组赶赴一线,靠前落实联防联控各项措施。《吴江日报》专版报道人大代表抗疫先进事迹,多篇报道被省人大官方网站转载。围绕复工复产及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分组带队到一线调研指导工作,广泛听取代表、企业主意见建议,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提振疫后经济,着重打出了人大监督的“组合拳”,策划开展“全民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监督活动,就全区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对政法系统开展监督工作,针对全区高质量发展开展评议工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 4个政府经济部门工作,开展“代表评营商,助力最舒心”专项行动,为奋力夺取“双胜利”贡献人大力量、提供人大方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区人大常委会适时调整监督工作重点,对全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进一步增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可靠的健康屏障。
在激发工作活力中增强人大工作“辨识度”
2020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按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有亮点、围绕岗位本职工作有创新、围绕上下联动工作有特色”的总体要求,加强和改进“两个机关”建设。一方面,聚焦监督创新建好“工作机关”。创新采用“方法叠加+内容叠加 +力量叠加”三位一体监督模式,提高监督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就业创业创新主题,通过听取全区促进就业情况报告 +主任会议听取全区“双创”工作情况汇报 +专题调研的形式,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系列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叠加效应。另一方面,致力为民服务建好“代表机关”。持续推进“123+X”代表之家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家、站、室三级履职平台,为代表作用发挥搭建履职体系。健全人大专委会建设,实体化运作社会建设委员会,设立人大代表联络服务中心,履职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2020年以来,区人大还承担了区委深改委三项重点改革任务,实现了乡镇政府副镇长向人大代表述职全覆盖、全面推开了“智慧人大”建设、在区级层面推行了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各镇(街)人大聚焦“亮点、创新、特色”,争先创优、你追我赶,都作出了很好的探索和总结。黎里镇、盛泽镇人大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探索跨区域基层人大合作联动机制;同里镇人大创新接待形式,主题活动让接待选民有“味”更有“位”;桃源镇人大通过“票决制+”激活乡镇人大工作一盘棋;江陵街道人大工委深化街道人大工作,助力街道治理现代化。
在推进立体联动中强化人大工作“集成度”
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化系统思维,运用系统方法,坚持全区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好板块、委室统筹,在相互促进交融中形成人大履职共同体。2020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优化上下级人大互动、人大常委会内部各委室横向配合、示范区三地人大协同协作的立体交叉联动机制。与一般人大履职相比,吴江人大除了区、镇(街)人大上下联动的各级人大主体外,还参与辖区外的人大协同协作,总体上呈现出区级人大主导、各镇(街)人大参与的区内履职局面;“青吴嘉”三地人大共同商议,吴江人大积极参与的区外履职态势。一是自下而上提供经验。在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方面,镇级层面先行探索,为 2020年全区层面推行民生实事票决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进而上升为全区经验。二是从上到下推广实施。在长三角区域人大协同联动方面,创新“区县联动+乡镇联动”模式,在示范区这个“大三角”人大协同基础上,形成了基层人大之间组团式的“小三角”协作机制。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分别与沪、浙基层人大共同签署合作协议,真正实现了“一体化、一条心、一起干”。推动环保年度监督工作由区级层面向各镇(街)延伸,做到环保监督上下联动全覆盖。三是内外互动协同共进。推动在苏州的省人大代表就三地共同关注的水源地保护、开发强度、政策机制、生态补偿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并提交《示范区建设若干重要事项的建议》,获省委、省政府、省人大主要领导批示,为助推长三角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上人大精彩答卷。
在夯实自身建设上迈向人大工作“新高度”
一是以巡查来推动机关建设标准化。按照区委巡查组反馈意见,主动对照认领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切实做好巡查“后半篇文章”。制定和修订完善了《人大机关日常事务管理制度汇编》,收录了近 30项工作制度,严格议事程序、规范履职行为,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和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效能的长效机制,推动了常委会及机关工作再上新水平。二是以党建来支撑人大履职新体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积极适应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新要求,结合区委正在开展的“毗邻党建”,通过融入式、区域化模式打造“众心”党建品牌,激发人大工作内外活力,以党建引领推动“双循环”履职体系。三是以考核来激发人大干部新活力。实行“全员化”绩效考评,把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工作实绩作为基本依据,突出“履责”和“结果”,切实让绩效考核成为引领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主心轴”。四是以信息化来创新代表履职管理。依托“智慧人大”APP平台建设,探索“互联网 +积分制”人大代表履职管理新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代表履职情况即时录入、履职积分自动生成、积分排名实时更新,进一步激发了代表的履职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