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这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田间地头”的声音也能写进法规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3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真没想到,我们提出的原汁原味、田间地头的乡土想法和建议,能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被市人大采纳、写进法规!”上海市人大代表、崇明区港西镇北双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小英感慨。

 

  记者了解到,2020年4月,上海市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入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5家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这是崇明区首家、全市农业农村领域唯一一家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年多来,这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立足“三农”领域,探索基层全过程民主,将不少“接地气”的声音反映至市人大,不少意见建议已被采纳。

  2020年6月,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就《上海市公路管理条例》召开首次意见征询座谈会,重点围绕“农村公路与乡村振兴”启动相关调研工作——这是该联系点承担的第一次意见建议征询任务。经过多批次区、镇、村三级调研和意见建议征询,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基层公路管理部门人员等提出了不少意见建议,多数人反映了“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较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要求匹配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上海市公路管理条例》意见征询座谈会

 

  比如,市人大代表、崇明区外商投资协会副会长萧飞提出,部分村道交通标识不全,不利于发展乡村旅游,建议在村道管理上加大投入力度。市人大代表李小英则表示,考虑到崇明财政状况、地区差异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实际,道路建设政策可适当向崇明予以倾斜。“村道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交通功能,但目前崇明有些村道仅为2米宽,建造标准太低。建议相关市级部门适度提高农村公路提标改造、管养项目补贴范围和额度,可在燃油税或其他项目的补贴返还中增大返还补贴力度,这样有利于村道改扩建和管理养护。”最终,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报送修改意见建议24条。

  百姓有所呼,立法有所应,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声音很快得到了反馈。2020年9月,《上海市公路管理条例》修改后在第十一条增加了“农村公路规划应当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发展相协调”的内容,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还增加了一句“市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机制”。

  搜集意见建议就要广开言路。记者从崇明区农业农村委了解到,该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了36个涵盖人大代表联络站、农业部门、经营主体、集体组织的信息采集点,组建了一支70人的信息员队伍,还与华东政法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聘请法律专家顾问团,吸纳各领域35名专家形成人才库。

 

  崇明区农业农村委与华政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邀请专家团对联系点工作献计献策

 

  自设立以来,该联系点共承担了7部法律法规立法意见征询工作,组织开展征询活动17次,累计上报意见110条,被采纳11条。比如,联系点组织人员调研了崇明区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对《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条例》上报建议意见20条;配合区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上报建议意见11条,主要围绕在高科技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等领域更好发挥镇、村农业技术人员作用。为支持长江禁渔,联系点围绕“三无”船舶处置缺乏执法依据等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并提出制定《上海市长江禁捕工作管理条例》的专项建议。

  这个农业农村领域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还致力于为乡村振兴工作赋能增效。聚焦盘活“农村闲置用地”等农村沉睡资源,该联系点充分调动专家力量,与华东政法大学专家组开展《<民法典>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农村发展立法建议》课题研究,围绕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用地“三块地”的相关规定,形成对《上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立法建议20余条。“基层立法联系点将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和学术研究结合了起来,有助于撬动更多立法资源。”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童潇说。

 

  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基层立法联系点

 

  在崇明区人大法制(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咸立看来,全过程民主体现在选举、立法、决策、管理、监督等各环节,是民主形式和民主绩效的高度统一。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立法工作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可以让群众更直接、更充分地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过程。“基层立法联系点就像一颗‘种子’,可以催生更多民主实践活动。通过小小的提议,百姓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在提升,对法治建设的关注度也会更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