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全过程人民民主之帆 打造最靓丽津沽风景线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更加深刻、路径更加清晰,绘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蓝图。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扬全过程人民民主旗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靓丽津沽风景线。
一个个联系点,承载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任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16年4月28日,北辰道389号,一场立法联系点专家顾问聘书颁发仪式正在北辰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室举行。
作为天津市人大常委会首批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它见证了一部部法规草案的修改完善,也见证了民主政治建设在基层的鲜活实践。
自2015年以来,法制室负责人吴树谦、车玉萍和辖区内专家学者及群众一道,先后完成12部法律和36部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征集任务。像这样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天津还有七家。
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先后就30多部地方性法规征求意见建议,归纳整理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182条。在民法典草案征询意见的过程中,基层群众发表的意见得到高度重视,被全国人大在立法的过程中吸收采纳。
在巩固深化建设成果的同时,为更好助力新时代国家立法高质量开展,市人大还积极向全国人大争取在津确定立法联系点。2021年7月,和平区小白楼街道办事处获批成为继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办事处后,第二个设在街道的“国字号”联系点。
此外,常委会还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持续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总体安排,加强对联系点建设的统筹规划,并启动了新一轮联系点充实调整工作,进一步扩充数量、优化类型、提质增效。
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是健全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立法格局的重要工作抓手,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在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命题下,一幅幅深入推进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美丽图景正在天津徐徐展开。
常委会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立法项目,采取公示法规草案、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吸纳各方面意见;将常委会领导同志带队集体调研、工作机构小组调研、工作人员蹲点调研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立法调研工作机制;完善70名立法咨询专家队伍发挥作用机制,分专题参与立法计划项目的论证、立法调研、法规起草修改等工作;连续将重要法规案提请代表大会审议,确保代表全过程深度参与……在立法工作中,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原则和要求贯彻到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使立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一片片生态绿,彰显出全力回应民生关切的担当
“岭坡碧绿郁葱茏,流水涓涓翠鸟鸣。”在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有一片树影婆娑、湖岛相间、稻浪千重的别样景致——绿色生态屏障,南北向长约50公里,东西向宽约15公里,面积736平方公里,正在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这是天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行动,是市委、市政府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篇“代表作”,也是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监督双向发力、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生动缩影。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
常委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听取审议生活垃圾处理等8个专项工作报告,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等9次执法检查,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4次专题询问……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天津持续发力,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人大工作的生态答卷。
人大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重要环节。民生福祉所系,就是人大监督所向。常委会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大力度、创新方法、增强实效,真正做到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满意。
坚持把人民关切作为监督的突出重点,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安全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向人大代表和社会各方面征集项目建议,深入研究论证,科学确定监督工作项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老一小”民生问题……相继被纳入监督计划。坚持人民关注什么,人大就监督什么,推动影响法律法规实施、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拓展监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坚持把人民参与作为监督的力量源泉,在中小企业促进执法检查中,向全体市人大代表征求对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意见;在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在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中,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推动监督更加精准到位;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中,召开29场座谈会,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负责人意见建议,确保监督工作更接地气。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监督的最终标准,发扬“钉钉子精神”,连续三年开展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执法检查,瞄准常出现的问题和易反复的难题,
深挖细找查原因,一督到底促整改,以更高效的监督推动条例实施更有力度、更具实效,用法治力量守护着城市文明。
一本本产权证,见证了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初心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在河西区人大代表履职服务中心,有一块古色古香的条匾,赫然写着“人民与政府的桥梁”几个隽永大字,落款是河西区天塔街天赋里48户居民。这是当地居民为感谢人大代表成功解决历史遗留产权证难题而自发送来的。
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故事主人公是天津市、河西区两级人大代表刘智,在他的多方调研奔走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共计28.8万户家庭领取了产权证,形成了解决办理产权证难问题的“天津智慧”“天津方案”,被国家信访局推向了全国。
这是市人大牢固树立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理念,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最好诠释。
人大代表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主力军。从每年围绕一个主题举办专题培训班,到持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从制定加强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的意见,到建立市级国家机关向代表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工作制度,常委会代表工作可圈可点,亮点频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联系群众、收集民意、反映民意过程中,人大代表之家扮演着重要角色。编制《人大代表之家基本规范》天津市地方标准,促进平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常态化。全市共建成10个代表履职服务中心、225个代表之家、1593个代表联络站,以及遍布全市的联络点、岗。“杨宝玲工作站”“蒋宏建法律工作室”“崔忻亭融资租赁企业家服务平台”遍地开花……
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是做好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代表常态化联系群众制度,结合“联系+主题”活动,四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就地就近纳入家、站,轮流接待群众。区、乡镇人大代表与群众建立点对点联系,将党的主张带下去,把群众的呼声带上来。延长超标电动车过渡期、加强学校门口交通安全管理……一件件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以顺利解决。
提出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主要形式。自2019年以来,在深化实践基础上,创新建立代表建议办理两次答复评价机制,增加落实答复和再次评价环节,构建办理答复、初次评价、落实答复、最终评价的科学闭环。首次答复看“计划”,是否切实可行,二次答复看“成效”,是否真正落实。三年来,承办单位向代表书面汇报落实情况3157件,建议落实率显著提高。代表们普遍反映,此举强化了代表监督效力,更加充分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优势。
日月其除,时序更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人大常委会将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持续推动中央和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走深走实,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壮美画卷中绽放天津风采。(文/董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