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深悟透“六个坚持” 推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厚望。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最关键一点,就是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那样,“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真正将思想的伟力转化为实践的力量,狠抓落实、勇于担当,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现生机,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活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要以人为本,树立为民履职的理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显著的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必须做到心中有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处,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努力在每一次监督、每一个决定上做到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要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落实到人大依法履职的全过程、各方面,树牢群众观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谋划人大工作、作出决议决定要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及时把党的主张和意图变为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必须做到真心为民,提升为民服务本领、厚植为民服务情怀、坚守清廉为民底线,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基本功,在调查研究时,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广泛听取意见,全面掌握情况,号准群众脉搏,查清问题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使人大工作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必须做到务实亲民,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自觉做到思想上尊重人民群众,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行动上深入人民群众,主动倾听、积极回应群众呼声,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确保党和政府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要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审议权、询问权、质询权,踊跃发表意见,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反映民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人大作出的决议决定更加科学民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自信自立要勇毅前行,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自信自立”,首先要增强制度自信。要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建立起来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倍加珍惜热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自觉做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坚决维护者。要深入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切实增强根本政治制度自信,推动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其次,要增强人大履职自信。要厘清权力机关与执行机关、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关系,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以自信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监督对象。在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工作中,要认真对待权力,为人民代言、为人民投票。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工作要从大局出发,出于公心,为人民说话,以自信的态度积极作为、赢得尊重、树立权威。再次,要增强人大工作自信。人大工作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自觉加强学习实践,善于谋划思考,熟练运用法律,增强自身履职能力,对人大的每一项工作都能驾轻就熟,提出的审议意见有真知灼见,指出问题一针见血,提出批评能振聋发聩,拨云见日,提出建议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和建设性,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便于整改落实,起到醍醐灌顶、手到病除的作用,让人心悦诚服,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就会有更强大的能力底气。
坚持守正创新要善于探索,树立主动创新的意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树立“一线”思维和主动创新意识,在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质效。要着眼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注期盼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人大的立法工作,选准立法切入点,坚持“小切口”工作法,突出地方立法的特色性和先行性,合理配置立法资源,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既搞一些“大块头”,更搞一些“小快灵”,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反映人民意愿,体现时代特色,确保务实管用。要不断创新人大监督形式,在做深做实法定监督形式的同时,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充分运用专题询问、执法检查等监督方式方法,打出监督工作“组合拳”,变单一模式的监督为立体式的监督,提升监督工作的实效性,要及时作出决议决定,有序开展评议、民生实事票决等工作,促进和保障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要坚持以代表履职能力建设为抓手,着力在拓宽民意诉求渠道、构建代表履职保障体系、提升代表监督实效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夯实基础、拓展平台、创新举措,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履职新模式。要突出代表的主体地位,丰富代表活动,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进一步增强代表联系人民、服务人民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发挥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反映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难题中的积极作用。搭建便利高效的信息化履职平台,规范开展主题活动,积极发挥代表联络站作用,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坚持问题导向要转变作风,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髓要义中找思路、找启迪、找答案,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来衡量和检验人大工作的成效。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常态化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用好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组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围绕人民群众所思所愿所盼,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查、盯着问题改,以有力有效的履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坚持个性问题个别解决、共性问题研究解决,紧盯群众关注的基层减负、营商环境、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问题,紧盯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红色文旅发展等群众期盼,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有效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系统观念要勤于实践,树立整体推进的观念。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善于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融会贯通,融入血液,做到日用而不觉。要增强法治精神,强化系统观念,提高专业素养,在强化思想政治能力上下实功、在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上下深功、在强化改革创新能力上下硬功、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下真功,为全面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提供坚实能力保障。要准确把握系统观念的整体性特征,善于从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思考问题,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上下真功夫、见真章,在谋划、推进工作中权衡利弊、趋利避害。要准确把握系统观念的协调性特征,在平衡中统筹履行人大职责,统筹做实“四个机关”,统筹行使“四项职权”,统筹运用法律赋予的职权,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准确把握系统观念的立体性特征,强化人大自身建设,加强调查研究,推动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转变,坚定扛起党中央交给地方人大重大任务,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抓好各项工作,更好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
坚持胸怀天下要勇于担当,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胸怀“国之大者”,牢记“省之要事”,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善于把人大工作放到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大局中加以考量和谋划,积极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自觉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打造更多的人大工作品牌。善于在全局中找准人大工作定位,坚持与党的工作保持同向,自觉地紧扣中心大局思考问题、围绕中心大局发挥作用,切实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始终保持与省委同心、同向、同行、同力,凝心聚力推动省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在工作安排上紧贴省委中心、重大决定实现省委意图、人事任免体现党管干部原则,主动向省委请示报告重点工作、立法规划计划、监督工作计划,保证人大各项工作与省委决策部署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要围绕省委工作中心,结合省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工作计划以及五年立法规划,对涉及民生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代表活动,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要聚焦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心和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依法做出决议决定,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聚焦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改善营商环境、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精心选择议题,深入调查研究,依法开展审议,为省委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督促和推动政府部门做好各项工作,展现新时代人大工作新担当。(作者:张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