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周口人大:以法治力量托举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3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面对特性突出、需求多元的残疾人群体,周口市人大常委会发挥监督实效,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将总结经验与查找问题相结合、听取工作汇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执法检查结果同残疾人群体的切身感受相结合,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广泛发动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参与

  “新时代,就是好,残疾人生活乐陶陶。旅游景点不要钱,乘坐公交全免票,两项补贴齐发放,无障碍设施很周到。感谢人大执法检查,感谢党和政府好领导。”这首在周口市残疾人群体朋友圈广泛转发的顺口溜,凝结了残疾人这一群体真实而强烈的获得感。这背后更离不开一场覆盖11个市直单位和10个县(市、区)、全市3217名五级人大代表参加的执法检查。

  “要重点了解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履职情况,督促有关方面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切实解决好残疾人面临的康复、教育、就业、生活等实际问题。”执法检查开展伊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刚围绕突出检查重点,紧扣法律条文,注重上下联动,发动代表参与,确保活动实效等方面多次提出明确要求。

  残疾人的权益保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2022年5月15日是第三十二个全国助残日。在这个意义特殊的日子里,执法检查组发布了《关于公开征集残疾人保障“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意见、建议的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市残疾人保障“一法一办法”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等意见和建议。公告发布后,残疾人群体踊跃表达心声和诉求,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来电、来信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663条次。

  与残疾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真诚交流;走访残疾人,听取意见、征求建议,帮助反映、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实地调研辖区内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围绕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执法检查组运用多种方式,严格对照法律规定和现实问题开展检查。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代表全市人民最真实、最广泛的心声。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动员全市3217名代表上门走访、实地调研。

  从康复中心到学校,从身体不便的老年残疾人到就业的残疾人职工,代表们累计走访残疾人13948人次、深入实地查看无障碍环境点位2782处的同时,积极耐心地挖掘残疾人事业存在的痛点难点、聆听残疾人群体的诉求。

  征求意见建议973条、提出扶残助残具体建议175条、推动自行整改863处、对走访调研中发现的252件突出问题及时交办,实打实地彰显了代表的履职风采。

 

  8月24日,郸城县部分人大代表深入残疾人家庭实地走访,征求意见,协调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周口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令人欣慰的是,执法检查的过程不仅发挥了人大监督实效,还宣传涉残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积极帮扶有困难的残疾人群体,将“温暖的种子”带到了田间地头:郸城县人大代表段廷红实地调研无障碍设施建设,手绘示意图,宣传助残政策,引导自行整改。太康县人大代表薛华杰,主动和残疾人家庭结对帮扶,安排残疾人家庭就业;川汇区人大代表李振斌利用专业优势,上门走访精神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免费义诊送药……

  涓涓细流,终成江河。通过执法检查,全市进一步形成了关爱残疾人、关心残疾人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涌现出一大批扶残助残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广大残疾人的融入感、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跟踪问效推动残疾人工作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执法检查组发现,通过多年不断的工作:全市助残扶残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研究出台《“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等文件,助残工程连续4年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及民生工程,残疾人权益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建设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项目53个,累计投入8.81亿元,残疾人事业投入持续加大;全市6.22万人建档立卡残疾人如期脱贫,10.41万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残疾人兜底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均设立康复科,配备康复室,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建成6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辖区内适龄残疾儿童提供资源支撑,残疾人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这份数字翔实、硕果累累的清单,印证了周口市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新进展、新实效。

  执法检查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是这次执法检查最为鲜明的主基调。

 

  9月28日,执法检查组赴郸城县实地查看残疾人康复情况,并现场听取相关部门关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汇报。(周口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9月28日,执法检查组赴中心城区和郸城县开展实地检查。各职能部门在相关点位以展板形式展示整改效果,现场口头汇报自查自纠涉及的详细数据、采取的具体措施、开展的专项行动、取得的实际成效,出台的规章制度等,并同执法检查组进行充分交流。

  在上门集中走访五大残疾人专门协会时,残疾人群体对个别旅游景区未落实残疾人免门票政策的问题反映强烈,执法检查组系统梳理相关法律法规,逐条指出相关部门工作的不足之处,确保“办法”的优惠条款得到有效落实。全市30家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残疾人免门票,获得了残疾人群体的一致点赞。

 

  9月28日,执法检查组实地查看残疾人专用车位设置整改成效并以点带面,在相关点位听取部门整改情况汇报。(周口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建设无障碍设施,对保障残疾人群体权益至关重要,这也成为了执法检查组突出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前期发布公告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群体“出行难”反映比较集中,占收集问题的23%。为了获取更专业的整改意见,在前期暗访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邀请相关专家重点围绕盲道设置不规范、无障碍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进行集中督导,对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形成12条建议,明确整改标准和整改时限,并将建议转交政府相关部门。

  一桩桩涉残工作的深入推进,体现的是部门责任的落实,弘扬的是文明创建的成果,彰显的是涉残法律法规的实效,反映的是人大监督的作用。如今,一个个残疾人停车位快速建成,一批批无障碍通道重新修建,一批批阻碍残疾人出行的隔离桩得以清除,一条条人行道缘石坡道成功改造。残疾人的出行更便利了,大家发自内心称赞人大的工作真“中”。

 

  民呼我应搭建跟踪监督数据体系

  民生福祉所系,人大监督所向。

  “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残疾人仍是返贫率最高的特困群体。”

  “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大。特别是全市14.28万重度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就医、就学、康复等方面支出更多、困难更大。”

  “要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营造残健融合、共建共享的社会环境。”

  “要进一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农村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村残疾人收入。”

  “要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力度,统筹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

  10月31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报告议得深,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实。

  对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审议意见,执法检查组进行了认真梳理,形成了问题清单,面对面进行交办。

  为强化跟踪监督,增强执法检查实效,执法检查组依托“周口市人大数智化监督平台”,通过对纳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范围的人数、全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全市公益岗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等21项指标动态跟踪相关数据,科学设定预警体系;组织代表全程参与,发动代表实地查看;及时汇总代表建议,专委会进行系统分析;逐年形成专项报告,制度性常态化推进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

  “党的二十大对做好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口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执法检查有力有效载体,整合监督力量,强化跟踪监督,形成监督闭环,夯实残疾人保障“一法一办法”实施基础,营造依法扶残助残的法治环境,切实推动全社会形成扶残助残的强大合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