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代表履职“小切口”促进司法监督“大提升”——专访江苏省常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建国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其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决定着人大工作的整体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江苏省常熟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代表工作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不懈在拓载体、优机制、强支撑、激活力上下功夫,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特别是重视推进代表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注重从局部着手带动整体提升,把代表履职阵地延伸到法院、检察院工作的基层末端,建立“法院检察院代表联络站”,既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也促使代表工作迈上新台阶。就此,本报记者对江苏省常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建国进行了专访。

 

  “法律有规定、实践有需求、代表有意愿、人民有期盼,建立‘法院检察院代表联络站’的条件已经成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纵观我国民主和法治建设走过的历程,在初期主要是解决“有法可依”问题,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入完善期,在实现“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强调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大开展司法监督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

  “因此,无论从法律规制层面还是社会需求层面,探索发挥代表作用促进司法为民,建立‘法院检察院代表联络站’的条件已经成熟。”王建国认为,首先是法律有规定。根据宪法法律,人大是司法的母体,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体,开展司法监督具有天然的正当性,也是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方式。

  其次是实践有需求。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是人大监督的本质特征,“两院”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其司法公信力不会因为监督而受到影响,反而通过人大监督无形中强化了执行审判权和检察权的权威性和正当性。同时,通过代表的监督参与,也便于更好地密切司法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促进司法公正。

  再次是代表有意愿。随着党委和各级人大对代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正向引导,代表依法监督意识明显增强,加之支持和保障代表履职机制的不断健全,代表有序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日益增强。

  最后是人民有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全社会营造了讲法纪守规矩的浓厚氛围和良好政治生态,人民对司法公正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加强人大代表对司法监督的参与力度,能够有效促进司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依托联络站,各级人大代表在‘依法履职尽责,助推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法院检察院代表联络站’是一项创新举措。依托联络站,常熟市各级人大代表在‘依法履职尽责,助推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建国告诉记者。

  常熟市人大常委会落实办公室会同人代联工委、监察和司法工委共同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的紧密沟通,本着既有利于促进“两院”工作开展又有效激发代表履职活力的原则出发,紧密结合“两院”工作职责,注重发挥代表广泛性先进性,强化制度设计,科学构建起完善的运转体系,切实保障这一载体能够发挥实效。围绕法院系统代表联络站,在全市8个基层人民法庭全覆盖设立“法庭代表联络站”,配套建立常态化联络工作等“十项职能”,向代表汇报法院工作等“十项制度”,以及征询听取代表意见建议等“十项活动”。围绕检察院代表联络站,在12309检察为民服务中心专门腾出空间建设“一站三室”,融合代表履职和检察工作需要,明确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评议检察官履职、参与检察听证等职责。

  “实践证明,依托‘法院检察院代表联络站’这一载体,实现代表工作与‘两院’工作的深度融合,有效发挥了代表在助力阳光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积极作用。”王建国认为,人大代表是“两院”工作的“推动者”。依托联络站,“两院”建立常态化工作信息推送机制,定期邀请代表进站开展座谈交流、汇报工作、视察业务等活动,经常性邀请代表旁听重大案件审理、监督重大案件执行、参与检察听证,以积极的姿态主动接受监督,自联络站设立以来累计超600人次代表走进“两院”。

  人大代表是社会治理的“参与者”。王建国表示,在法院,人大代表发挥政治素养优、群众基础好、社会威望高的优势,助力法院开展诉前调解,构建纠纷多元化解新阵地,年均协助基层法庭化解各类纠纷200余起,其中不乏一些“陈年积案”;在检察院,人大代表发挥来源广泛、植根人民的优势,积极参与公益诉讼、助力检察建议落实等活动,多条公益诉讼线索获上级重视,1份检察建议获评全省优秀检察建议,真正起到“聘一人带一片”的作用。

  人大代表是普法教育的“宣传者”。“普法教育,重在积累,贵在平时。”王建国告诉记者,借助联络站平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覆盖各行各业的优势,定期邀请法官检察官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深入家庭、深入学校开展普法教育,年均组织300余人次开展一线普法宣教百余场次,有力回应群众司法需求,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和人民法治意识实现同步提升。

  人大代表还是解决执行难的“助推者”。王建国表示,“切实解决执行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联络站平台,法院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看执行、谈执行、助执行”活动,定期邀请各级代表走进法院进行视察,基层法庭向属地代表报告执行工作,并邀请代表协助参与执行工作,“既通过代表向社会宣传了执行工作成效,也为推进执行工作提供了代表力量。”王建国表示。

 

  “同步发力、凝聚合力,努力让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可触可感可信”

  党的二十大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踏上新征程,常熟市人大常委会将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深度融入‘法院检察院代表联络站’运行实践,在监督支持‘两院’工作和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两方面同步发力、凝聚合力,充分发挥司法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让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可触可感可信,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工作,王建国有着理性思考与谋划。

  王建国告诉记者,常熟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管理”和“运用”并重,深化载体平台建设。充分吸收实践经验,以问题和实效为导向,持续完善制度设计,进一步优化法院代表联络站“十项职能”“十项制度”“十项活动”,以及检察院代表联络站各项职责,完善构建起更加全面、更合实务、更接地气的运行体系。围绕“管”,选优负责人、配强联络人,分类建立运行管理、业务培训、考评管理等制度,做到规范管“站”;围绕“用”,立足“两院”职能,结合属地产业特色和风俗人情等,经常性邀请代表进站,并尝试把代表接待选民、代表交流研讨等功能融合进来,打造“一站一品一特色”,努力使联络站发挥更大实效。

  坚持“保障”和“激励”并举,提升代表履职能力。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要求,从整体出发,系统构建高质量代表履职监管、考评和保障体系,广泛持续开展代表履职培训,督促“两院”更进一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努力让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同时,在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以及加强代表调查研究能力等方面综合施策,为促进代表高效履职提供重要保障。

  坚持“监督”和“支持”并行,促进司法公平正义。落实常委会相关工委认真履行组织、协调、监督等职能,切实发挥好代表联络站桥梁纽带作用,尝试把代表工作,同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监督、司法工作监督,以及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上级立法调研和立法后评估等工作科学统筹起来,促使代表工作与“两院”依法行权形成有机融合,以人大代表的有力监督推动“两院”工作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作者:全媒体记者 常雪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