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人大: 些小剑邑民生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
江西省丰城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群众关切、优化服务清单,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创新设立600万元“微小民生实事”专项资金,确定“微小民生实事项目”48个,以“微改造、小工程、细服务”为特色,不断改善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改造疏通民生痛点
以城市品质提升为指向,以不大拆大建、不推倒重建的“微改造”为方针,对辖区内老旧小区进行“二次更新”,全方位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让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改造“巧绣花”。增加指示导览,提升配套基础服务设施,将泥泞坑洼的水泥路变身为孩童嘻戏玩闹的石板路,杂草丛生的空闲用地改造成鹅卵石铺装的精致花坛,香樟树下成了村民议事时席地而坐的好去处……对全市24宗闲置地块进行充分利用,统一规划改造了一批小游园、停车场等公共设施。
体验“软着陆”。兼顾软硬件设施提档升级,针对背街小巷的短板问题实施一街一策、一巷一清单,通过排污管网整治、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墙面整修、老旧照明设施整治等改造,达到设施完善、秩序规范、干净整洁、安全舒适的治理效果。老旧小区,一幅幅壁画让曾经脏乱的老旧墙体摇身一变成为了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墙。走在背街小巷内,变化的不仅是墙面,脚下平坦的路面,也让当地居民欣喜不已。
搭载“云上链”。与“智慧物业”系统对接,实现云端同步、数据共享、功能集成,全方位建设智慧技术运用广泛的安全小区、安全社区,赋予老旧小区“智慧”活力。小区居民可通过APP或小程序,查看通知告示、在线缴费、投诉建议、访客通行等功能,享受更便捷、更周到的物业服务。在小区里统一设置了电动车充电桩,方便居民使用的同时,在电梯间安装了电动车识别探头,如果居民推着电动车进电梯,系统会发出声音“阻止”,面对执迷不悟者,等待他的将是电梯“罢工”的结果。
小工程连通社会热点
“小工程”连着“大民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切身利益,丰城市人大拓展代表监督深度广度上下功夫,细化方式方法,发动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推动“微小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变定时监督为实时监督。按照项目与代表生活或工作地相邻相近,与代表本职工作、自身优势相关联的原则,全市92个代表联络工作站就近联系监督民生实事具体分解项目进展情况,真正实现人大代表全程实时跟踪监督民生实事项目。
变个人监督为联动监督。镇人大在组建代表监督小组的基础上,还利用每月25日的代表活动日,组织代表到各个项目点开展监督活动,和民生实事协助部门及项目所在地社区(村)为成员组成联动监督组,实地考察项目进展,如若遇到问题当场解决。
变代表监督为群众监督。各乡镇(街道)人大坚持每月3日开展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听取群众关于民生实事项目相关情况,及时汇总、反馈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并第一时间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确保群众意见有效落实。
细服务打通机制堵点
政务服务“提效能”,经济发展才能“上台阶”。丰城市人大以更新的服务理念,快捷、高效、便民的服务方式,破解堵点,助力“微小民生实事”有效落地生根。
群组管理,就近办。丰城市2426名人大代表分别实名加入各自社区(村)的互联群,通过这些群组,实时发布各地“微小民生实事”的最新进展,并公开各级代表开展监督活动的过程,进一步畅通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为群众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开展提供便捷服务。
论坛征集,可视办。依托“江西数字人大”履职平台,充分利用“网上+掌上”,为代表履职打造“线上代表工作室”。全市92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依托“江西数字人大”“全时段”收集意见,群众通过手机随手拍、网上提等方式及时反馈对“微小民生实事”的想法建议。据统计,2022年各代表联络站在“数字人大平台”共收集群众关于“微小民生实事”项目建议105条,使代表从“云端”走进人民群众心间。
专线回复,自助办。代表联络工作站在收到群众留言和意见后,立即启动线下流转程序,提交至“微小民生实事”项目组,相关负责人答复后,再在线上对群众给予回应反馈,此流程不会超过48小时。截至目前,全市92个镇村两级代表联络工作站共处理群众线上留言160条,为群众解决“微小民生实事”项目施工带来的实际问题108个,在造福群众的同时还获得了“好口碑”。(黄磊、丁爱平、谭婧、李海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