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杭州: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立法全过程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今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如何制定?期待你的声音!”今年年初,一篇题为《2023年杭州立哪些地方性法规?等你来投票,赢亚运好礼!》文章瞬间在浙江省杭州市走红,一时间,社会各界纷纷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及朋友圈等参与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年度立法项目。票选年度立法项目一度成为杭州市民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截至投票通道关闭日,全平台有关该活动的相关报道阅读量达到57.4万,参与投票人数为1.6万余人次,小程序后台收到有效留言91条。”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坦言,“如此火爆的参与情景出乎预料,这也充分反映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对于民主立法的期待与关注。”


民意从法规立项开始全过程“注入”

“法律法规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要努力让每一件法规都载满民意,确保立法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历来重视,并持续深化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地方立法工作实践,在法规立项、起草、审议、论证、评估等全流程、各环节尽最大可能听取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早在2016年实施的《杭州市立法条例》就规定,“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科学论证评估。”这一次,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将选择权交给了全市人民。

在今年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前夕,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都市快报》联合发起2023年度杭州市立法项目投票活动,选取了立法计划草案中的杭州市促进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规定(暂名)、杭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杭州老字号传承与发展条例、杭州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修订)等15件与涉及市民生活的法规项目进行公开投票,征求市民对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需求。

为让更多市民能便捷参与,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充分借助人大数字化改革成果,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嵌入“杭州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发方便群众参与立法活动的应用模块,比如“意见征集和反馈”“投票活动”“调查问卷”等,还专门推出微信小程序,特意降低使用门槛,方便更多的市民群众参与,让更多民意汇聚于此。从投票结果看,杭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杭州老字号传承与发展条例两个立法项目均有1万余人投票支持制定。“这些票数较高的项目反映了群众对该领域立法的需求,此次投票结果也为确定今年立法计划提供了重要参考,是规范化推进民主立法的有益尝试和实践。”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最终,杭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杭州老字号传承与发展条例,以及杭州市促进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规定(暂名)、杭州市农村公路条例等被列入2023年度正式立法项目。


立法“直通车”驶出民意“加速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始于立法工作,也始于基层立法联系点。可以说,基层立法联系点已经成为新时代立法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重要实践平台。《都市快报》所属的杭报集团,正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基层立法联系点。

从2015年开始,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就积极探索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从依托代表联络站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起步到2019年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从26个整合升级为23个,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高校、基层治理组织等。

2022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在综合评估各联系点工作情况和履职能力的基础上,将2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扩量提质到34个。目前,已形成22个属地类联系点、10个专业类联系点和2个媒体类联系点的格局,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布局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类型更丰富、典型性更加突出。特别是线上“杭州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数字化应用场景,还根据不同的覆盖行业与人群专门推出驾驶舱、浙政钉手机版、微信小程序等多个版本,以方便不同的人群所需所用;应用场景还发挥杭报集团、文广集团两大市级媒体基层立法联系点多的优势,通过媒体平台获取数据,分析热词,收集更广泛的立法民意和法治需求;设置各基层立法联系点二级页面,集中反映履职各项数据,并从规范化、工作量、完成度、活跃度、采纳率五个维度进行履职画像,形成履职微报告。

同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及时总结经验,出台《关于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场地设施、人员力量、职责要求,以及设立程序、准入条件、成效评价等进行规范,并推出以汉字“立法”为核心,融入三潭印月、人大、船等元素的杭州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专属标识,有效增强杭州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辨识度,也让人民群众能第一时间找到“家门口”的联系点。


民意的充分吸纳与原味表达

在今年的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首个实体类大会立法项目《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引起市人大代表广泛关注。在大会审议现场,代表们争相将原汁原味地的民声民意提交地方立法机关。首次设立的大会法案组,认真研究分析每件代表建议,并一一作出回复。

“打开立法‘大门’,尽最大可能广泛动员和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这是民主立法的要义。”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说,比如《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三次审议期间,通过网上公开征集意见、书面印发法规草案、召开立法座谈会等形式,多次征求市有关单位、各区、县(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和有关专家等各界人士及企业和社会公众意见,三次征求全体市人大代表意见,书面征求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意见,同时主任会议成员还专门赴各区、县(市),实地走访企业、科研院所,深入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人大代表联络站,累计收到意见达800余件。“最终,该条例在人代会上得以高票通过”。

“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把民意诉求融入法规。”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实践,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各级各类媒体等平台作用,健全完善人大协商、立法协商、立法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立法后评估等机制,推进各方参与立法常态化建设,推动立法动态“全过程”公开、立法环节“沉浸式”参与,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民主立法的“主角”。(作者:孙炼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