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真切可感
2023年12月15日,河南省漯河市银装素裹,寒风凛冽,而在漯河市人大常委会驻舞阳县第三代表小组和农业农村专业代表小组的抖音直播间,“舞阳农技”抖音号正火热直播。漯河市人大代表、舞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负责人赵广垒和中国建设银行舞阳支行副行长张廷军两位“主播”,紧扣当期直播主题——“人大代表携手建设银行,破解经营主体融资难”,以“菜单式”服务和大家一听就明白的大白话,推介了富农产业贷、冷链贷、农险贷等系列信贷业务办理事项,并针对性地在线答疑解惑。记者注意到,“舞阳农技”抖音号仅在直播约30分钟内,在线互动人数就从500余人增加至6100余人。
这只是漯河市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群众更加真切可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大代表为主体,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有益经验,丰富和拓展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方式和内容,创造性地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全天候联系”实现“全过程参与”,谱写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时代画卷。
高标准
搭建代表联系群众“连心桥”
2023年12月19日,记者一行走进漯河市源汇区顺河街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据介绍,该街道辖区共有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17人,建有市级优秀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1个、人大代表联络点两个、人大代表工作室两个,让人大代表活动有阵地、群众反映情况有“桥梁”。
“近年来,我们立足‘密切联系群众、汇集民生民意、依法履职监督、推进基层治理、学习宣讲展示’五大定位,建强阵地、健全制度,已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代表全参与、活动全年度、履职全方位的工作目标。”代表联络站站长王志敏说。
2023年,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以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为引领,指导各县(区)、乡镇(街道)持续优化提升代表联络站(点)建设,按照“9543”标准(九有:有场所、有牌子、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台账、有档案;五公开:代表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公开、年度计划公开、接待选民安排公开、履职情况公开;四化:做到代表进站全员化、活动开展常态化、日常管理规范化、履职手段信息化;三覆盖:实现代表接待群众全覆盖、嵌入检务工作全覆盖、网上代表联络站全覆盖),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灵活变通,在充分考虑现有场地资源的基础上,尽可能挖掘各自潜能,对标打造联络站(点)“升级版”,为代表和群众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畅通渠道。
对此,漯河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如数家珍:
临颍县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创新建成木业产业、数字农业两个产业联络站,5个代表工作室,在助力产业发展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舞阳县探索成立代表联络总站,下设14个乡镇代表联络站、1个企业代表联络站,同步嵌入16个检务工作站,形成了“1+14+1+16”的代表联络站体系,实现了全县代表联络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
漯河市源汇区马路街街道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聚集人大联络站点建设,突出“建、管、育、用”四字诀,高标准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着力推动街道人大工作提质增效,将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情民意速递站、议事厅作用,采用“站内+站外”“固定+流动”“线上+线下”等方式,推动代表进网格、进小区、进企业,听民生、察民情、解民忧,推动形成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2023年以来,协调解决居民下水道堵塞、饮水安全、道路整治等民生难题20余件。
……
漯河市召陵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实施“人大代表联络站+网格员”“+党支部”“+楼长”“+志愿者服务队”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员、党支部书记、楼长扎根基层、熟悉基层的优势,做到哪里有需求、人大代表联络站就延伸服务到哪里,真正将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村庄、社区,覆盖到每一位居民,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人民群众通过代表履职实现“全过程参与”。
全覆盖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事情反映到代表联络站,没想到代表们那么上心,多次上门、反复查看,汾河路北的树木很快进行了修剪,大家都非常满意。代表们办事,中!”2023年12月17日,45岁的居民王女士笑着告诉记者。
漯河市郾城区汾河路北树木茂盛,影响中医院家属院的采光,居民意见很大。2023年11月17日,郾城区龙塔街道金牛社区召开“510”圆桌议事会,中医院家属院小区业主积极作了反映。金牛社区决定联合分包单位商务局找专业人员实地察看制订方案。11月28日,树木修剪完成。
“人大代表‘510’圆桌议事会制度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建言献策的平台,提高了辖区居民参与社区共治共理的积极性,让辖区居民充分认识到社区治理靠人民、社区治理为人民、美好家园需要共建。同时,进一步拓宽了人大代表了解民情、民意的渠道,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龙塔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郑亦恒告诉记者,“5”即人大代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网格长和社区第一书记,“1”即每月召开一次会议,“0”即实现联系群众零距离。“510”圆桌居民议事会设计了分组讨论、居民询问、代表发言三个环节,就群众关心的事项提出意见、建议,建立民主、平等、开放、务实的共商共议关系,实现居民共建共管共治民主新模式。“这是我们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新路径,已召开56次协商议事会、实地巡查80余次,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化解率达97%。”
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创建基础在建、重点在管。漯河市各基层示范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相聚是团火、散开满天星”的作用,使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推进村(居)民自治,建立健全民主工作机制,推行“四议两公开”“阳光三权”“一征三议两公开”,创建各具特色的基层民主治理模式。源汇区马路街街道实行“民呼我应96771”工作法,加强基层治理。召陵区天桥街道打造“一三三”工作模式,通过树一张名片(志愿服务)、激活三大活动(幸福来敲门、商户助力车、民生聚发地)、畅联三大渠道(人大代表直播间、人大代表意见收集箱、人大代表联络日),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
临颍县人大常委会推行“民情夜市”机制,利用村民“白天忙、晚上闲”的作息特点,由人大代表牵头,每周在代表联络站(室)组织一次“民情夜市”,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推动人大工作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人大代表通过每周的‘民情夜市’密切联系群众,在群众心里形成了‘有事找代表’的身份认同,进一步激发了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临颍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学勤说。
闭合式
推动人大履职行权提质增效
漯河市人大常委会把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工作贯通到代表联络站(点),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民意测评等方式,组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开展协商论证,推动人大履职行权提质增效。
“大面积的洋葱种植管理成本特别高,咱们有没有数字化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2023年12月17日,一场人大代表+选民代表+政府职能部门“我问你答—民声面对面”代表问政活动在临颍县数字农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进行,现场讨论气氛特别热烈。近年来,临颍县建好数字农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一站一品”履职新品牌,以人大代表与政府部门的“面对面”,赢得人民群众的“心连心”。
“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需要人大代表提供帮助的,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现场交办、会商研究解决措施。”漯河市人大代表郭建成说。截至目前,临颍县数字农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已开展代表问政6次,为群众解决问题5件。
漯河市召陵区在促进民众参与和代表作用发挥方面双向发力,坚持突出问题导向、闭环走向、落实指向,全面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召陵区老窝镇代表团代表在闭会期间收到群众反映,沙河老窝堤顶路连通老窝西半部主要干道年久失修,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建议对沙河河堤进行整修美化,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逛公园。该建议提出后,召陵区沙河右岸堤顶路(乐道)建设工程得以启动,目前已经建成的17.4千米高标准道路成为群众休闲游玩的打卡地。
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关注的难事、想办的实事入手,组织全市4900多名人大代表通过代表联络站(点)、代表联系群众窗口等,接待群众近1.5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700多条,以群众点单、代表定单、人大派单、政府办单、代表督单、群众评单的“六单服务”模式,推动解决了公共绿地建设、涵洞积水、废弃电线杆拆除等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023年12月26日召开的漯河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思杰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多倾听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需,广泛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漯河大地上一个个接地气、能落地、可持续的基层民主实现形式,正在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特质作着生动注解……(作者:全媒体记者 陈瑞瑞 常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