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搭上“法治直通车”, 让人大“监督效能”变为“发展动能”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1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三位一体”的德必易园搭上“大宁法治直通车”,成为探索静安区大宁路街道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实践基地,串联起立法、执法、守法、普法链条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网络。


延伸“最后一公里”,建立直通园区企业的法治服务渠道

人大代表“家站点”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依法履行代表职务的重要平台,更是代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不可或缺的平台。2017年8月,静安区大宁路街道结合选区企业园区集聚特点,建立德必易园人大代表联络站,形成选区工作一体化格局,辐射了大宁德必易园、珠江创意中心、健康智谷和秀709媒体园四大园区的335家企业超过6000多名的白领。

静安区人大代表徐吉平在联络站接待选民时,有白领反映,与园区相邻的鼓风机厂白天噪声很大,影响办公,且问题已存在多年,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徐吉平代表马上联系了静安区生态环境局,对园区和厂区的噪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噪声确实超出了规定标准。带着专业的检测结果,在区生态环境局和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共同督促下,该厂终于将噪声机器搬离。多年受噪声困扰的白领纷纷表示:“感谢代表联络站的努力,感谢环保部门的专业意见,使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静安区大宁路街道坚持把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载体,强化全过程全链条闭环式监督,推动人大“监督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切实让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德必易园人大代表联络站也在2022年获评“家站点”市级示范平台。


打造立法信息采集点,让“专业事”变群众“身边事”

2020年,静安区人大常委会在大宁德必易园设立了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与代表联络站合二为一,实现了联系点与采集点的有机结合。2022年9月,大宁路街道将大宁德必易园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功能提升到整个街道层面,建立“大宁法治直通车”,成为静安区法治观察点,组建了由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街道领导班子以及德必易园组成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并实行“双组长”制。同时创设“四联”机制、形成了“五步法”流程、“六项功能”定位,全力打造“1+33+x”民意征询网络,立足立法征询、普法教育、治理实践,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创新“一二三四”工作机制,建立“四三二一”特色工作模式

自大宁德必易园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挂牌以来,大宁路街道注重园区联建,通过每月人大代表接待、调查问卷等渠道收集立法意见,构建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四园联动”格局,同步形成“一二三四”工作机制和“四三二一”的工作模式。

“一二三四”工作机制是以信息园为主体,通过律师团队、上大团队及民生事务顾问专业团队两大团队,在四大园区内开展收集立法信息、讨论条例、宣传普法三大工作,其中包含:联动财经委,组织楼宇园区、人大代表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讨论、监督调研和条例解读,提出关于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新媒体行业扶持政策等2条建议;联动社会委,落实《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上海市街道办事处条例》等条例情况调研,共梳理提交10条意见和建议;依托法治直通车平台,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如小区业委会违规动用全体业主经费等,邀请律师、人大代表、业委会、居民代表开展《住宅物业管理规定》调查研究,提出《关于健全住宅小区业委会委员资格审查机制的法治观察意见》,被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采纳。



图片“四三二一”工作模式是指在一年中讨论宣传四部条例,采用“开题-培训-讨论”三步法,如针对《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条例,邀请律师团队进行条例解读并开展了互动讨论,同时,利用德必易园直播基地开展条例解读与法律解答,扩大条例宣传范围,加强园区企业、白领对条例的认识和理解。

在广泛收集基层对立法及相关工作意见建议的同时,立法点还搭载“互联网+”的代表履职新模式,立法点尝试开启“线上”代表履职“六步走”模式,建立了网上预约代表、网上代表值班制度,搭建好代表联系群众的平台桥梁,通过代表有效履职转变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高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两种形式,提升民主法治意识。目前大宁路街道人大代表信息化工作已升级到网上6.0版本。

未来,大宁路街道人大工委将继续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在构建履职平台、保障民主决策、完善民意表达方面,积极探索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建设提供特色与优势兼具的大宁实践。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