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力量让群众更有“医”靠 ——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小切口、大纵深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群众所望,人大所向。近年来,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民生人大”导向,紧扣群众就医难题,小切口破题监督,大纵深支持发展,促进达州公立医院加快突破。达州入选全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的市(州)”,卫生健康4项工作获国家级表扬、8项工作受省级表彰,实现了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有地位的目标。
督就医之难,解群众所盼
“排队2小时看病2分钟”、“医生护士冷冰冰”这些虽然看上去是小事,但实际是群众“医”靠的大事。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民生先行,小切口选择“群众就医体验大提升”大马力开展专项监督,拉开了达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序幕。
多角度加压力。市县人大分别组建“提升群众就医体验”监督工作专班,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靠前指挥、一线督导,抽调33名代表专业小组成员、185名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壮大监督力量。市县人大同步行动,市人大督查市卫健委和27个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县人大督查187个乡镇卫生院,全覆盖监督对象。针对就医环境、就医流程、便民服务等五个方面重点推进,划分4大阶段16个环节贯穿全年,延长监督时间。
多维度找问题。重点收集书记信箱、12345政务服务热线、凤凰山下论坛等平台关于医疗服务的投诉信息174条;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展4轮暗访263家医院931个点位,排查出就医流程繁琐、医检互认困难等5个方面问题245个;委托国家统计局达州调查队开展2轮就医满意度第三方调查,调查指标16个覆盖患者2954名,梳理出服务态度生硬、医疗设备落后等6个方面问题。通过一线监督找出降低群众就医体验感、获得感的难点、堵点、卡点问题,原汁原味将调查结果和暗访情况反馈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倒逼落后县(区)和医院打好“翻身仗”。
通过专项监督,全市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跃升全省第1和第3位,收获了全市广大群众普遍好评,被省人大和市委点名表扬。
献务实之策,聚高端人才
针对“高精尖”人才匮乏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贯彻市委人才强市战略,千方百计筑巢引凤,赢来了引进医疗卫生高端人才的春天。
为人才立节日。2022年,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送关于提请审议设立达州人才节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将9月27日设立为达州人才节的决定,奋力打造引才洼地。在人才节上,全市卫健系统1人入选“天府名医”、1人获“市长人才奖”、4人入选“十大科技未来之星和科技创新人物”、6人入选“巴渠名医”。
帮人才出政策。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广泛收集人大代表关于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助力市委出台《推动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和《加快构建达州市公立医院人才高地的十条措施》,助力市委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一人一策”和打造“编制+员额”试点、开展达州籍医疗专家“我为家乡做件事”活动,增强了发展底气和动能。
2021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硕博人才531人位列7个区域中心城市末位。经3年努力,柔性回引达州籍专家32人,硕博人才总量突破千人跻身全省前5,经验做法被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视频重点推介。
架合作之桥,引优质资源
2023年,全市启动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工程。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推荐1名人大卸任领导干部担任引优小组副组长,充分发挥其专业、经验、人脉优势牵线搭桥,助力达州扩大医疗卫生“朋友圈”。
荣获发展先行市。2023年3月,市引优小组向省卫健委汇报争取,成为首批委市共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省卫健委为达州量身订做全省唯一“区域医疗健康中心”政策套餐。市引优小组助推达州在全省率先召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启动医药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6月,市引优小组协助双方签署委市共建协议。
加盟省人民医院。2023年,市引优小组8次赴省人民医院沟通对接,确定合作新建省人民医院川东医院。4月,市引优小组协助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把川东医院建成专科优势明显、服务达州辐射周边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川渝陕接合部疑难重症救治中心。目前,川东医院软硬件已全面就绪,7月即将正式开放运营。
联姻浙大二院。2023年5月,市引优小组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汇报争取,双方敲定合作意向。7月,市引优小组邀请浙大二院考察团赴达州踩点论证,成功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浙大二院达州医院,携手打造第六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通过向上争取,成功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位列全省第6、区域中心城市第3,成功打造万达开区域医疗合作“共享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获《中国纪实》专题报道。
建管用之言,开对症良方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回头看“群众就医体验大提升”工作。通过全面体检,找准了制约发展的症结,开出了加速提升的良方。
多渠道收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实地调研重点公立医院、委托县级人大同步调研收集意见27条;以“我为达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献一策”为主题,在全市190个乡镇代表之家、达州日报、达州观察等发布公告,面向人大代表和选民以及全体市民征求建议1463条;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发言收集意见33条。通过多渠道收集意见,清晰掌握了制约公立医院发展的症结。
拉清单抓督办。创新审议意见附问题清单模式,筛选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进行分组督办,现场召开督办会5次,督促解决了新医疗技术收费条码更新、中医浮针治疗技术加快推广、医院回收医保欠款等问题。挂牌督办“群众就医体验大提升”个别反弹问题,助推患者满意度考核全省排名再提升。督促市卫健委对全市公立医院发展情况全面梳理,“一院一策”精准定制发展规划,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三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市人大常委会一手抓监督不护短,一手抓支持动真格,让达州成为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万达开医疗卫生服务高地和健康产业高地的美好愿景正加速演变成幸福实景。(图文来源:谢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