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民生热点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架起政府与百姓的“七彩连心桥”
公交线路调整公示后,居民对家门口公交站点撤销表示不满,两次恳谈会后,居民与公交企业坦诚相见直至相互理解……这离不开浦东新区人大南码头路街道工委、人大代表的主动作为,在倾听民意环节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不仅如此,一个涉及辖区居民安全、方便出行的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应运而生,成为街道工委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写照。
家门口的公交站被撤销,居民有话说
去年5月下旬,“浦东新区624路路线调整方案”一经公示,立刻引起南码头路街道沿线地区居民的强烈反响。该线路起点从原来的南码头路世博大道调整为由龙阳路地铁站,这意味着624路在南码头地区将不再设有公交站点。不少居民认为,南码头沿江片离轨交站点远,公交线路本来就少,624线路的调整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于是纷纷向人大代表和居民区人大代表联系点反映。
人大工委搭平台,各方达成共识
居民的呼声引起了区人大南码头路街道工委的高度重视。在与区建交委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后,街道工委于6月7日召集了第一次公交线路调整沟通会。会上,区建交委和道路运输中心代表从地铁公交“两网融合”角度,向居民代表解释了“对一些线路重复或客座率低、运营效益低的线路进行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浦东公交公司详细介绍了624路公交线路的调整背景及公司运营面临的困境。与会的居民代表提出了家门口的公交线路对老年居民出行的重要性。浦东新区人大代表袁媛则提出,政府部门在调整公交线路时要更细致一点,统筹兼顾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并表示人大代表在做好居民解释工作的同时,也会搜集更多的居民意见及时反馈给建交委和公交公司等部门单位。
当年7月27日,街道再次召开协调会。公交公司带着一份“撤站后原各站点的换乘线路、资费情况”材料来到会议现场。与会的西三、塘南、银河等人大工作指导员、联络员们反馈经广泛宣传后大多数居民表示理解的情况。与此同时,一条“徐川线的起讫站将调整在南码头路世博大道”的利好消息,也让居民看到了政府部门在公交资源统筹协调优化配置方面的积极举措。
“区人大南码头路街道工委搭建‘七彩连心桥——公交宜行’交流沟通平台,大家各抒己见,相互理解。同时,对人大代表、居民群众对公交公司的运营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也体现了‘社会办公交’的理念。”浦东新区建交委综交处相关领导高度评价了此次协调会。
建立公共出行联席会议长效机制
其实,公交出行一直以来都是浦东新区人大南码头路街道工委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就在7月20日,浦三路昌里东路公交站,新增了一个方便市民候车,兼具休息、遮阳、避雨功能的公交站台。而促成此事的就是在一次六里四居民区人大代表联系点接待居民来访时,居民提出的公交车站无候车亭的现象。区人大南码头路街道工委听取了人大代表搜集的代表性意见,随即展开调研、沟通、协调等一系列工作。候车亭一经亮相,就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公交是城市发展的动脉,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公交站点优化布局是‘15分钟生活圈’的重要一环。”此次沟通协调过程,也给了浦东新区人大南码头路街道工委副主任王云峰更多的思考。作为人大代表“家站点”形式的拓展,区人大南码头路街道工委开始试点围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热点,建立专项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
在第二次协调会上,“浦东新区人大南码头路街道工委公共出行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正式建立。浦东新区建交委、公交公司、道运中心作为首批成员单位将定期就公共交通安全、方便出行、站点调整等热点问题,通过联席会议、实地调研的形式,零距离、前置性地听取人大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浦东新区人大南码头路街道工委将积极探索实践,把人大代表“家站点”与专项工作联席会议有机结合,不断拓展党和政府沟通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渠道,常态化、制度化地听民声、聚民智、汇民意、解民忧,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化于心、固化于制,架起街道与社区居民的“七彩连心桥”。
今年,浦东新区人大南码头路街道工委还进一步为“公共出行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赋能增效:每一期的《浦东公交报》电子版都会发布在工作群里,相关部门也及时通报上海地铁19号线环评公示等信息。地铁19号线将设立南码头路站,这将结束南码头路街道滨江地区及周边没有轨交站点的历史。对此,居民代表对轨交站点出入口如何设置提出了不少想法,人大代表也对站点周边的公共交通组织和道路通行规划提出了代表建议。浦东新区人大南码头路街道工委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积极主动做好意见建议的跟进、协调和反馈,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