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跨越七十年 他们仍“青春”——寻访重庆市北碚区第一届人大代表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0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引 言

2020年,我担任重庆市北碚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从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实践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北碚的基层实践发端于1950年召开的北碚区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正式实施于1954年召开的重庆市第六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3年4月,川东行政区撤销,北碚市改名为重庆市第六区)。

我们和时间赛跑,通过各种途径,怀着激动的心情,寻访到了仍健在的北碚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季建华、朱家骝和韩永英三位老代表,用口述历史的历史学田园调查方法,请他们讲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北碚的生动实践,重温那翻天覆地的时代,重温人民第一次真正当家作主的动人时刻……


季建华:最年轻的首届区人大代表

2020年秋,笔者走访重庆市北碚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季建华(中)。


2020年秋,在重庆市一家老人疗养院的阅览室,我们见到了季建华老人。

“季建华,当选为重庆市第六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此证,重庆市第六区选举委员会。”接过我们通过档案文献查找到的当选证书存根复印件,老人激动地念了起来。老人回忆说,1954年她还是一名学生,刚满18岁,被推荐当选为第一届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那个会堂坐得到将近1000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就在那里开的。”季建华老人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区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就在今天北碚区卢作孚广场的民众会堂(现已拆除),这是老北碚人难以忘记的地标建筑,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

“当时参加会议的代表们都特别激动,大家都觉得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了,真心感谢党的领导……”季建华老人激动地讲述第一次参会时的一些场景。这种真情流露,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心拥护。1953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普选运动在全国展开,凡是年满十八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民族,都拥有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具有无可比拟的普遍性、广泛性,真正代表人民群众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国家权力,选举产生政府领导,决定相关重大事项,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有关建议意见或者提出批评。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开创性的政治制度设计,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治制度。老人的回忆,代表了那些经历了新旧时代变革的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

“现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积极建言献策,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将近两个小时的交流中,季建华老人以她的人生经历,切身体会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并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期待。我们将精心制作的第一届区人大代表当选证书存根复印件赠送给季建华老人,老人表示将要把它作为珍贵的礼物,珍藏在疗养院的阅览室,作为他们那一代人曾经肩负使命、奋勇拼搏的证明。


朱家骝:跟着刘邓大军建设新重庆

重庆市北碚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朱家骝


在朱家骝老人的书房见到他时,朱老笔挺地端坐着,身体硬朗。朱老告诉我们,他曾经有过一段军旅岁月。可以想见,年轻时的朱家骝是何等的英俊潇洒。朱老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北碚区第一届人大代表当选证书,轻轻地抚摸着,满眼深情,久久注视着这份“藏家宝”。

怀着向历史致敬的心情,我接过老人的证书。八开大的证书,保存完好,只有轻微的折痕,无论是统一印制的标准文本,还是手工填写的当选人姓名、时间,字迹如同70年前那样清晰、整洁、庄重,就连“选举委员会”和“选举委员会主席”的签章都依旧那样鲜红。当选证书上的字体是繁体字,排版方式是从上向下、从右向左,正文很简洁,“朱家骝当选为重庆市第六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朱家骝”是手写),在签发人“重庆市第六区选举委员会主席”后面签盖着“李明先印”(时任重庆市第六区副区长、区选委会主席)。当选证书末尾是发证时间“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发证时间处签盖着 “重庆市第六区选举委员会”方印。

“我由组织推荐作为候选人,通过选举当选为区人大代表。”面对摄像机镜头,朱家骝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侃侃而谈。事前和他的家人联系时,告知了寻访的本意。将近七十年了,老人对发生在那激情岁月的过往,仍记忆犹新,他向我们娓娓道来,如同讲述一部宏大的叙事史诗。他时而微闭双眼,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刻,时而与我们对视,眼神中传递着对后辈的期许。

“我们的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老人清楚地记得,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所经历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事件,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老人本来是江浙人,响应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号召,投笔从戎参加了西南服务团。重庆解放后,他来到北碚工作,担任税务局局长,和北碚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精准地讲述北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政区名称变化,北碚曾经为北碚市,是川东行政公署所在地(川东行政公署的办公楼今为西南大学行政办公楼)。川东行政区撤销后,北碚市划入重庆市,更名为重庆市第六区。1953年第一次普选时,北碚区名为重庆市第六区。所以,自己的当选证书上的签章是“重庆市第六区选举委员会”。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颁布宪法。当时是以共同纲领来代替宪法,起临时宪法的作用。”老人向我们讲解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的历史地位,回忆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是深刻的,比如“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等话语脱口而出。我们被老人的激情所感染了,这不是口号式的背诵,这是一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实践亲历者永不磨灭的领会和认同。

“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越来越完善了,人大工作越来越丰富了,作用发挥得很好。”在交流即将结束时,老人略带微笑深情地说道。他还对我们新时代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提出了期望,“人大代表要多联系群众,多深入群众,多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人民的代表。”这是一个跨越七十年的老代表对后辈的殷殷嘱托,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的人大代表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使命所在。


韩永英:人民真的当家作主了

2021年12月8日,93岁的韩永英在家人陪伴下,在北碚区人民路小学投票站,投下神圣的一票。


第一次见到韩永英是在电脑上看视频剪辑时。在记者拍摄的视频中,92岁的韩永英老人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声音洪亮地给大家讲述她当选区人大代表和参加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故事,不时还配合有力的手势。寻访韩永英老人时,我因故未参加。但在编审视频中,透过老人的激动回忆,我们深深感受到她对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和激动。

“当群众敲锣打鼓到学校来祝贺,学校也开庆祝大会,就说我们双凤桥小学有一位(人大)代表。人民当家作主了,真正当家作主了。”讲到激动之处,韩永英老人不由自主地右手使劲握起拳头连续挥动了几下,难以掩饰当时的心情。韩永英原来在北碚区梅花山小学工作,后来调到北碚区双凤桥小学工作,在双凤桥小学工作时当选为重庆市第六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来,她又调到北碚区人民路小学工作至退休。

“当时在群众当中的宣传,场面非常宏大。开会报到的第一天晚上,就开预备会。第二天听报告,代表们选出自己的区长。第一届区长选的是张种玉、副区长是李明先。”韩永英为我们还原了北碚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后的生动场景,既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工作,也有北碚区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基本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全景。政府向人民群众报告工作并请人民群众提意见建议,政府负责人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这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新中国成立后变为了现实。根据《北碚区志》和《北碚人大志》记载,当时选举产生的区长是张种玉,副区长是李明先。时光流逝,记忆犹新。90多岁的韩永英能脱口说出当年选举产生的区长、副区长的姓名,可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种改天换地的喜悦给每个中国人留下了多么难以磨灭的印记。

2021年12月8日,我在天生街道第八选区第五投票站再次见到了韩永英老人。这天是北碚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日,93岁的韩老师在家人陪同下来到设在北碚区人民路小学的投票站,投下神圣的一票,选出自己心仪的区人大代表。她投票后,我走向前向她表示敬意,并向其他选民介绍了韩永英的“特殊身份”。得知韩老师是北碚区第一届区人大代表,一些年轻选民纷纷要求和她合影,既表达了今天的青年人向历史致敬之意,更说明了年轻一代发自内心地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凸显的感召力,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历久弥新而散发出的强大魅力,这就是制度自信。


他们正“青春”

这次寻访活动,没有剧本,也没有排练。我向几位老代表介绍我们的来意,介绍自己是北碚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专程来听第一届区人大代表讲述我国第一次普选和召开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故事。通过一次次令人动容的交谈,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当年的青春和激情。可以想象,当时这些风华正茂的青年人,不管是学生、老师,还是经过战火洗礼的机关干部,都感受着新时代,见证着新时代,同时也建设着新时代。而当时刚刚实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立足于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开始的对中国道路的探索,也可谓青春的制度。可以想象,当年这些充满着朝气的青年代表遇见充满青春活力而且散发着无穷魅力光芒的制度,会给他们留下什么样的回忆。

出于现代人浏览短视频习惯和视频时长限制,三位老人长达6个小时的口述历史视频,压缩为不到五分钟的短视频,命名为《我们是北碚区第一届人大代表》,与其他不同阶段的区人大代表访谈14个短视频一起,作为“我们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北碚实践”云上主题馆和线下主题馆的重要内容,在手机微信端口播放和现场展播,以口述历史的方法多角度讲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北碚的生动实践,以小故事、宽视角讲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优势而彰显的强大活力。

202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北碚实践”主题馆正式建成开放,以此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北碚区的生动实践,畅通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参与人大工作的渠道,着力建设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示范单元。

当年的人大代表已经老去,然而当选证书写照着他们的青春岁月,这些证书及其主人一起见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然青春。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完善,闪现着正青春的制度活力,推动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实现新的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作者:邓志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