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直达百姓心间——玉林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抓好代表履职平台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6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这里,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享有“千年古州,岭南都会”之美誉;这里,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节点,也是在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中肩负重要使命的城市;这里,就是广西玉林。

近年来,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勇于改革创新,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实践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打造了一批在广西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作品牌,演绎独具特色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生动实践。

夏至蝉鸣,蒲扇清风。本报“人大制度70年全国行”采访团奔赴玉林,深挖玉林人大新闻“富矿”,用全新视觉深度报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玉林实践,把“玉林人大故事”讲给大家听。

“全市共有9878名代表依托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108件,其中已现场答复、已解决或者基本解决1044件,正在解决或者规划解决662件,条件限制待以后解决232件,目前尚未办结170件……”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活动主题,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开展“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主题活动,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活动中的每一串数字,都是玉林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代表作用的有力佐证。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近年来,玉林市各级人大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代表作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把建好代表履职平台作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有效手段,创新工作形式、拓展联系渠道、提高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各级平台规范化、常态化、实效化运行,以生动实践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


提质拓能强平台

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有“品味”

仲夏之月,万物方盛。记者走进玉州区城北街道高山村人大代表联络站,门口醒目的站名标识牌映入眼帘,站内墙上各类制度牌匾整齐规范,多媒体设备等一应俱全,各项信息全部公开化,代表信息也都悉数上墙,每位驻站代表都有履职档案,让代表履职“看得见”。在这里,代表们定期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民情心声,助民解忧解困。

像这样整齐划一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玉州区9个镇(街道)的村(社区)已建成102个。“目前,我们共打造了18个示范点,整合更新了全区577名五级人大代表的姓名、职务等信息。特别是在信息中增设一列,罗列出代表熟悉的工作领域、资源优势、个人特长等,全力打造‘一站一品牌’,使联络站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也成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连心桥’。”玉州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韦建华介绍说。

在北流市陶瓷小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记者看到,“北流市陶瓷小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这两行鲜红夺目的大字与蓝色的青花瓷色调设计交相辉映,庄重简洁又带有独特的设计感,陶瓷碗、陶瓷花瓶等元素点缀其中,让联络站建设与陶瓷产业发展融合的寓意一目了然。

这是北流市高标准打造代表履职平台示范带的真实写照。2023年以来,北流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有场地、有牌子、有制度、有计划、有人员、有活动、有记录、有保障”的“八有”标准,综合辖区内区域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要素,精心筛选出新圩镇河村、民乐镇农民工创业园、城南街道永顺社区等8个村(社区、园区、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精品联络站”进行打造,创建形成人大代表履职平台示范带,从阵地建设、代表履职、代表培训三个维度打造“示范样板”,为代表履职提供了坚强的阵地保障。

代表履职平台是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方式和内容,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抓好代表履职平台建设,2018年以来,协调市、县(市、区)财政共投入2200万元,建成镇(街道)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110个。同时,指导全市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1486个、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2个,为代表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提供了重要阵地。

“除了线下平台建设,市人大常委会还投入200万元打造玉林‘智慧人大’管理平台,并在全区率先建成使用,进一步助力代表履职网络化、智能化,激发代表履职为民积极性,将人大代表服务群众工作延伸到‘指尖’, 确保‘事事有回复、件件能落地’。”玉林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陈滔滔介绍说。


构建治理新格局

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有“温度”

“现在的季节雨水很多,如果下水井盖破损丢失,真的很危险,一定要及时排查更换新井盖。”在玉林市玉州区南观社区的“同心小院”议事会上,玉林市人大代表,南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霜与群众围桌而坐,耐心地倾听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并一一做好记录。

南观社区第八网格的朱紫里“翼庐”张家庭院建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各族居民在这里和睦融洽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近年来,南观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采用“代表+网格+小院”模式,把具有老党员、退伍军人典型家庭的“翼庐”张家庭院打造成“同心小院”,成为代表活动的“微阵地”。同时建立“议事角”,创建“相约星期五”“和书记聊聊天(倾倾计)”等小院议事平台,每月不定期组织驻社区的各级人大代表和社区干部主动走进“同心小院”,和居民一起聊家长里短。

周霜透露,随着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同心小院”与社区十分钟服务圈和便民驿站等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加强联动,印制“10分钟服务圈便民卡”,只要居民有诉求,打一个电话,人大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就会帮忙协调解决,真正做到为居民解忧、解困、解难。

为了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玉林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拓宽民主渠道,不断丰富民主表达形式,在全市创设并推广板凳会、议事厅等载体;为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温度,玉林市人大常委会还创新开展代表活动,坚持每年召开民声反映会,邀请在基层工作的农民、工人、村干部、乡镇领导、个体私营企业主等界别的代表参加,参会代表将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带到会上来进行民声反映。近五年来,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共举行了市人大代表民声反映会6次,代表们在会上共提出建议155件,推动有关部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特色带动促发展

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有“力量”

近年来,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靶向式施策,打造多形式、专业化的代表履职平台,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同时,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除了按规定在村(社区)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外,还把代表履职平台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小区里、建在企业中,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重点打造了70个示范点,创建了一批如联络站+助企团、联络站+和事团、联络站+志愿服务团、联络站+培训基地等特色品牌,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组织管理、活动内容、工作制度、意见处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陈滔滔说。

容县是广西最大的侨乡。容县侨界人大代表联络站是自治区、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立体履职阵地,是玉林市探索“联络站+”建立的第一个侨界人大代表联络站。

容县人大常委会创新搭建容县侨史馆、侨家小院,并推动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融合建设,依托容县智慧人大“一网三平台”,实现县、镇、村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和海外侨胞视频连线联络交流,以及网上学习履职和代表议案建议“一网通办”,进一步提升服务海外侨胞和广大归侨侨眷的能力。自2022年联络站建成以来,代表提交的维修古泉村至六王村道路、南深高铁征地租地等一批议案建议得到高质量办理;引领涉侨代表在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推进玉商回归,引进7家侨企回归并建成五金、物流小商圈,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突出代表专业特色,玉林市人大常委会依托各县(市、区)、镇的主导产业,以“灵活、专业、实效”为基本原则,由专业能力强、有带动示范作用的人大代表围绕水果、陶瓷、建筑等行业组建了一批代表专业小组,发挥代表专业优势,进一步增强代表活动实效。

北流是中国建筑之乡。为发挥建筑行业代表的专业优势,北流市人大常委会探索把联络站建在行业上,协调解决行业发展难题,助力打造千亿产业。“把联络站建在行业上,一方面通过‘联络站+培训基地’的模式,加大对建筑产业工人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能够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和监督推动作用,为北流建筑产业园建设献计出力,在更高起点上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玉林市人大代表,北流市建筑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广西城建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伟说。

“多样化的代表履职平台进一步丰富了代表履职形式,为倾听民意树立‘新窗口’、为人大活动打造‘新阵地’、为开展宣传提供‘新载体’,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从纸上走进现实,直达群众心间,有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玉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李伟章表示。(作者:全媒体记者 王佳宏 见习记者 贺 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