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湖北十堰:以人大之力护航“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以人大之力护航“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湖北省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推动守水护水节水

9月20日上午,在湖北省十堰市,记者跟随茅箭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人员来到茅塔河枧槽沟段生态湿地公园,河水碧波潋滟,岸上绿树摇曳,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茅塔河位于丹江口库区入库河流泗河中上游,2023年5月被纳入全省5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之一,从曾经的水污染严重到如今的碧水长流,其相关治理经验得到全省推广。十堰市茅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金菊介绍:“为治好这条河,十堰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多次实地视察调研,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区人大常委会组织机关干部、人大代表全员出动,查问题、提建议,督项目、催进度,整整忙了一年。”

这是十堰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十堰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最光荣的历史使命。十年来,十堰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作用,为守护好水源地绿水青山作出了重要贡献。


立法护航

筑牢生态保护坚实屏障

“当初收到《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时,我以为只是走个过场,没想到被罚款1500元,现已全面整改到位。”如今,十堰市郧西县河夹镇黄家河村养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某谈起自己的错误行为,后悔不迭。

今年3月18日,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胡某的养猪专业合作社一处沼液还田输送管道发生泄漏,造成河沟污染,根据《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对该合作社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随后,执法人员于4月22日现场核查时,发现该合作社未完成整改。于是,执法人员根据该条例相关规定,对胡某处以罚款1500元的行政处罚。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十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师永学说。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的重要讲话要求,切实加强生态环保立法,以严格制度和严密法治守护核心水源地。

2014年,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日——12月12日”确定为十堰市生态文明日。此后,先后制定出台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从山体到地表,从大气到水源,构建起生态文明“四梁八柱”。今年颁布施行的《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是守水护水的又一法规力作,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首部专门规范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

“禁止在汉江流域销售和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含除草剂)及其混合剂。”

“丹江口水库和汉江流域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等区域内,禁止从事畜禽养殖。”

“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植被恢复、坡面防护、防洪排涝、建设坡耕地生物拦截带、坡耕地径流积蓄与再利用工程等措施,防止、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

《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以源头防控、强化监管为主线,提出具体防治措施和要求,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条例贯彻实施,十堰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召开座谈会和推进会,市政府召开视频部署会,组织专项检查。同时,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多次执法检查、视察调查,相关部门督办整改扬尘问题98个、面源污染隐患20余处,治理裸露山体71.5万平方米,防治松材线虫病约6.5亿平方米。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依据4部条例起诉、审判生态环保违法犯罪案件15件29人,使地方性法规真正成为“长牙带电”的硬规矩。


监督发力

助推水环境持续向优

从茅塔河的碧波如画,到汉江河畔的诗意田园;从西沟乡的生态公路,到城区随处可见的生态游园……在十堰,生态美景比比皆是,其中蕴藏着功不可没的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在守水护水工作中,坚持打好监督“组合拳”,助推全市水环境持续向优向好。

2024年全国人代会前,十堰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主题,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活动,帮助代表充实完善代表建议,为促进全市生态环保工作建言献策。年初,在堰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共向全国、省、市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生态环保相关代表建议30余件,其中2件分别被列为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和湖北省人大城环委重点督办建议,有力推动相关问题解决。

近年来,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围绕长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10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耗能企业560家,清理网箱18.2万只,关闭规模化养殖场134家;推动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污水处理系统和河长制体系;11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2811名河湖长常态化巡河,2077座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10万余吨危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全面消除水源安全隐患。

此外,十堰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专项工作评议、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闭环监督手段,采取领导包案、挂牌督办等方式,强化监督刚性和实效。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23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出4个方面的审议意见,督促市政府全面排查整治影响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因素、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提质扩面、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及问题整改。

十堰市人大常委会持续释放监督能量,坚决守护水源地的碧水蓝天。丹江口库区水质连续多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水环境质量今年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10年来,汉江之水奔流不息,累计向京津冀豫调水超66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6个大中型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达1.08亿。


代表担当

奏响护水行动最强音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勇担政治使命,当好守水护水节水的监督者、志愿者!”8月24日上午,伴随着铿锵有力的誓词,郧西县人大代表守水护水节水志愿活动又一次在该县天河口人工湿地拉开序幕。

2024年以来,郧西县人大常委会以“聚力共同缔造·守水护水”为主题,先后组织1325名五级人大代表开展清源、洁厕、净河等“六大行动”,收集民情民意390余条,推动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360余件,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监督答卷。

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库区人民,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多次深入库区及相关省市考察,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叮嘱“护好这一库碧水”。

守护一库碧水永续北上,320万十堰人民都是“守井人”。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今年3月29日,十堰市人大系统“聚力共同缔造·守水护水”代表行动部署会召开。会议明确:坚持共同缔造理念,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守水护水”专项行动,引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守护“首都水井”。

全市各级人大向令而行,五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523个代表小组、8300余名人大代表聚焦“一泓清水入库、一库碧水北送”重大政治任务,下河道、入支沟,问移民、访企业……全覆盖开展清源、洁厕、净河、美家、润心、兴业“六大行动”,共交办守水护水相关建议1069件,已落实835件,一大批水源区生态环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十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主动下沉所在代表小组参加活动,分赴8个县(市、区)开展督导工作。

茅箭区持续聚焦小流域综合治理,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宣讲活动17次,调研督导小流域治理工作12次,鼓励人大代表担任河(沟)长和巡河护卫队队长,带头履行“守水护水”职责。丹江口市、郧阳区人大常委会邀请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海淀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开展人大代表“库区行”“守护水源地·人大代表在行动”等活动,推动跨省异地协同监督,同向发力、同心护水。郧西县组织代表进村入企开展“共护水源地”等主题活动31场次,开展监督活动132次,排查农业面源污染、河道治理、环境整治等方面问题50余个。房县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组织开展“节水护水爱水”“产业绿色转型”“城市品质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绿色生活方式转变”五大行动,收集代表建议56件。张湾区完善“河湖长制+志愿者”工作机制,按照“代表带头、爱心人士发动、家乡河流乡亲护”的工作理念,建强“守水护水”责任共同体,聚焦全区3条河流、39条支沟,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

“得知十年来越来越多库区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8月13日,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一言一语都饱含深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为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在护好水源区、当好“守井人”中彰显更大作为,以人大监督之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者:全媒体记者 陈瑞瑞 常雪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