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江苏启东:打好履职“组合拳”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4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启东:打好履职“组合拳”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江苏省启东市人大常委会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聚焦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监督、代表等工作,以法治助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启东画卷。

监督重点领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组织代表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推动督办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全市粮食供求平衡保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开展耕地保护工作专项监督,督促政府强化土地用途管控,扎实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切实兜牢耕地保护红线、粮食安全底线,助力端牢粮食安全“金饭碗”。

以农业产业为主抓手,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设工作开展监督,推动创建16个南通市级示范村,培育海复镇均里村优质食味水稻等一批特色典型。聚焦启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运营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围绕项目发展要素、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激活产业兴农“主引擎”。目前,园区入驻企业50多家,年均农业总产值约4亿元,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荣誉。

听取和审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报告,督促政府落实整改,推动乡村旧貌换新颜。开展农村水网建设专项监督,五年来坚持每年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推动政府实施区域治水、水系生态修复等工程,进一步畅通农村“毛细血管”,助力扮靓生态乡村“高颜值”。

提升监督质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围绕打造富有江风海韵的乡村振兴走廊,向政府交办“问题清单式”审议意见,并逐条销号,形成有效闭环。实施专项报告“二次回审”制。坚持“凡审议必测评”,满意和基本满意票数达不到全体组成人员三分之二的,要求立即整改、择期再报。近五年来,有4个政府专项工作报告被“二次回审”,以有力有效监督工作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

开展民生实事“节点”督查。每月“盯进度”、季度“问成效”,发现问题“即整改”、预判脱幅“早介入”,推动完成乡村振兴方面的政府民生实事项目40多个。延伸财政监督“触角”。将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列入财政预算提前初审对象,推动调增农村公路养护、屋顶光伏农户安装补贴等30多个项目累计1.3亿元,充分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

对标新时代“三农”工作新要求,开展“一月一法”活动,集中学习乡村振兴促进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让履职更接“地气”、建言更添“底气”。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围绕高标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等开展专题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探索实施上海崇明、江苏海门、江苏启东毗邻三地联动监督模式,携手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汇聚代表力量共促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回访转化”办理模式,有效落实涉农代表建议。高度重视建议办理,针对农村“三线”整治等代表评价为“不满意”的建议,实施“二次交办”、“二次评价”,推动问题症结有效解决。建立“人大+检察”协同联动机制,将“规范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的代表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办理后,实现全市241家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依法执业监督和药品管理巡查全覆盖。

持续深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与“轮值方式到点面访、议题方式重点走访、预约方式定点接访”相结合的“双联三访”一线工作法,引导代表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收集意见。创建“码上提、线上办”网上办理新渠道,实现261个村级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全覆盖,让广大农村群众随时随地讲诉求、提建议。

在行政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中试点建立一批“三农驿站”,使之成为“沾泥土”、“接地气”的代表联系群众议事平台,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依托一线“三农”工作者,组建农业专业代表小组,专业代表们立足各自岗位和专业特点,在招引农旅项目、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带领农户共同致富等领域各展所长、履职尽责,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以实干担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启东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启东实践,把履职为民初心融入乡村沃土,以人大制度优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文/启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顾云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