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代表行动”多元场景 做实“共同缔造”主题文章
近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街道车家店村四组的村民对着家门口刚完工的“中车线”,看在眼里,喜在心中。这条农村公路是当地三个村150余户居民进城的必经之路,原本路面坑洼不平且十分狭窄,两车相会根本无法通行。2024年8月的一次“代表行动”活动中,有群众反映“进城难”的问题,代表们第一时间到现场勘察调研,随后将群众意见转交相关部门。在代表们的积极推动下,中车线”于2024年12月初顺利通车。这个民生事项的解决得益于宜都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主题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如何充分发挥人大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宜都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世斌介绍,宜都市人大常委会着力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小切口融入大主题,全方位丰富活动载体,深入推进“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凝心聚力促发展惠民生。
聚焦大主题强推进
“我们注重从选题、督办、学习三方面着力,确保‘大主题’落实见效。”王世斌说。
小切口精准选题。坚持统分结合,按照“1 +N”要求开展行动,“1”是聚焦“美化环境与幸福生活”大主题,“N”是各地结合实际选择多个小切口。制定全市“代表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乡镇、街道(矿区)小切口推动“代表行动”创新工作项目。各地以“全域洁净”擦亮美丽乡村底色、齐心治理新桥河、湾落代表邀您来说事、打造“花香横冲”共同缔造示范点、汇聚代表力量托起“夕阳红”“三听三访”助推社区改革等创新工作项目深化“代表行动”,确保“代表行动”接地气、有特色、能见效。
闭环式落实民意。健全社情民意收集、代表意见建议提出和分层处理等机制,实现收集民意、形成建议、分级交办、部门办理、跟踪督办、情况反馈等各环节贯通、全流程闭环。对可直接办理或回复的,当面答复办理;对需转交政府和相关部门办理的,梳理交办;对一些前瞻性、办理时机尚不成熟,以专报形式汇总给各级政府部门留作决策参考;对各层级办理过程加强跟踪监督,加大重点事项督办力度。印发了“1·2·4”代表接待日专报,向市政府转交6件意见建议,限期办理并答复反馈。
多层次提升能力。紧跟履职需要,采取代表小组集中学习、组织代表外出培训等方式,持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连续两年共组织90名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到北戴河全国人大培训基地学习培训,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加强对代表的监督管理,不断拓展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功能,丰富代表履职活动内容,进一步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推进各级人大代表向选举单位和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探索开展代表履职承诺活动,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健全不称职代表约谈和退出机制,保障国家权力真正掌握在人民手中。
畅通主渠道聚合力
“我们注重打造人大代表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护民生的鲜活场景,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王世斌说。
“接待日”听民声。不断完善和升级民意表达渠道,坚持定专日、可流动、常态化、面对面,采取群众请进来与代表走下去相结合的方式,每个月第二周的星期四,在村居办公点、小广场、小公园等群众集聚场所搭建“问诊台”,全面开展“1·2·4”代表接待日活动,摸清实情、理顺心情、排查隐情、解决难题,让“有事儿找代表”在宜都成为常态。
“ 2024年以来,共设接待点102个,接待群众1200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40多条,通过代表和部门现场解答、常委会转交办理等方式做到件件有着落,松木坪镇两个粮油合作社无晒场等一批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王世斌介绍。
“四进站”察民情。深化拓展联络站“小空间”发挥“大作用”,开展以“领导干部代表带头进站、部门负责人问计进站、人大代表履职进站、监督工作下沉进站”为内容的“四进站”活动。不断延伸人大代表履职触角,增强履职为民实效,实现全市45个代表联络站进站全覆盖,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王世斌表示,2024年以来,宜都市级领导干部代表进站48次,推动落实了文峰路农贸市场改造、栗树垴村集镇路灯安装等92件民生实事;市教育局、市住建局等12个部门负责人进站30余次,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庙岗村季节性缺水等一批实际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全市756名四级人大代表全年履职进站3000多次,收集有效意见建议340多条,四级人大代表“进站”聚民意、惠民生的生动画面不断呈现;市人大常委会10余项监督工作进站,扩大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和活动的有序参与,把集民智、促发展贯穿人大监督工作全过程。
“议事会”聚民智。深入农村湾组和社区网格,利用多元化“议事会”形式,将政策宣讲、民主议事、建言献策融为一体。五眼泉镇“廊桥家话”、松木坪镇“屋场会”拉近了干群关系,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和干劲;潘家湾土家族乡“火笼会”在听民意的过程中更好地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服务;陆城街道“围楼夜话”建立群众需求导向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反映诉求,做到矛盾问题早发现、早化解。“2024年,全市共召开各类议事会280多场次,广泛开展议事恳谈、民意收集等活动,实行‘代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理事’”。王世斌说。
“贯通督”护民生。探索实施“人大+纪委监委”联合贯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联动、职能互补整体优势,形成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监督工作新格局。纪委监委走进代表联络站点,参加“1·2·4”代表接待日、视察调研等活动,形成“事项共商、协同配合、整改督查、结果应用”的监督闭环,实现“1+1>2”的监督效能。聚焦党委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三个方面开展协同监督。王世斌说,针对代表和群众反映S254绕城段施工路段增设交通标识的意见,交运部门对项目施工路段全线核查,在沿线重点部位、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牌69块,确保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
当好主力军显担当
“我们紧扣要事、大事和民生关键小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彰显‘共同缔造’主题活动实效。”王世斌说。
关注发展要事,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连续两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通过500多家企业问卷调查、216名市人大代表问卷测评、代表专题座谈会等7种方式广泛收集问题建议,确定了16个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专题询问问题。紧盯经济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选聘21名人大代表作为营商环境监督员,对全市营商环境进行常态化监督。在政务服务大厅、工业园和双创园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代表精准对接,宣传惠企政策,听取收集政策落实情况、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等,通过走访座谈、设立意见箱、码上监督等方式,收集交办86条群众和项目业主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加强督办、跟进,代表一线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助推民生实事,夯实民主管理基础。深入推行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以“民声”定“民生”,由原先的“政府自己定自己办”转变为“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的全新模式,实现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高度融合。王世斌介绍说,2024年,9个乡镇共票决民生实事项目83个,总投资7.06亿元。对民生实事项目落实实行跟踪监督,让“实事”好“实施”。如今,民生实事项目已见成效:姚家店镇红湖社区幸福食堂的建成运营,保障了周边孤寡、空巢、高龄等生活困难老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枝城镇新改建便民停车场3个,增加停车位100余个,有力缓解了停车难问题;王家畈镇汽车客运站的投入使用,有效破解了偏远山区群众出行难问题。
切入关键小事,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直击难点问题,抓住关键小事,发挥专业产业代表小组作用。围绕水环境治理、粮油产业发展、柑橘产业链建设、劳动争议化解等组织专项视察、专题调研,让“专业代表”发挥“专业优势”,以“专业活动”破解“专业问题”。陆城街道聚焦老旧小区改造,组织代表实地踏勘、把脉问诊、集思广益,收集意见建议127条,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五眼泉镇第三代表小组聚焦垃圾源头分类,代表支招,群众参与,率先创建“环保超市”,代表小组所在片区废旧物品积分兑换日用品4950件,破解垃圾分类难题。聂家河镇助力小流域综合治理,组织代表聚焦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农村庭院经济、道路交通末梢问题治理等小切口问题,引导群众共同维护河流沿线环境。
引领群众干事,推动共同缔造提质。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天然优势,引导群众“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从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问题入手,连续三年深入开展“人大代表进网格(湾组)共同缔造齐聚力”活动。756名四级人大代表下沉社区网格和农村湾组,走近群众、服务群众;倾听民声、汇聚民意。人大代表领头干、引领群众投身干,勇当共同缔造的排头兵、生力军,凝心聚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2024年以来,代表入格进湾聚力共同缔造,推动改造老旧小区20个、背街小巷16条,收集创城实事65件,改造农村湾组14个、整治堰塘18口、整治沟渠630多米、绿化美化126处,推动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王世斌表示。(作者:全媒体记者 李艳龙 通讯员 王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