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代表联络站+”赋能代表高质量履职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3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是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重要载体。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人大常委会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届 三中全会精神,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 理和常态化运行中,不断深化拓展“代表联络站+”模式,通过完善“代表 联络站+”运行机制和功能、丰富“代表联络站+”活动形式和内容、利用“代表联络站+”强化培训展特长,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开花结果,为高质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上街实践”贡献人大力量。


2024年10月24日,在供暖季即将到来之际,为了更好听取群众对供暖的意见建议,上街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区城管局和热力公司,在济源路街道中安人大代表联络站召开“代表·局长面对面”供暖专场活动。


完善“代表联络站+”运行机制和功能

推动代表履职向“最末梢”延伸

为切实发挥代表作用,提升服务群众的“质感”,郑州市上街区人大常委会全力规范代表联络站建设,按照“九有六簿”标准——有场所、有牌子、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台账、有档案,有代表信息、主题活动、学习培训、接待选民、建议办理、履职登记6个档案簿,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位的运行机制,细化运行任务清单,精准指引推动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

上街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人大常委会以服务“零距离”为导向,在1个省级基层示范点、1个市级基层示范点和11个区级代表联络站的总体架构基础上,又陆续推出企业界代表联络点、乡村振兴代表工作室、装备制造代表创新工作室、“靖听家音”流动代表工作室等5个特色鲜明的代表联络点,构建镇、街道、社区、产业园区全覆盖,全国、省、市、区、镇五级人大代表全参与的“1+1+11+5”的立体化联络格局,推动代表履职向“最末梢”延伸,向基层社区、园区企业发力。

“我们将全区253名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进入‘代表联络站、点、工作室’,通过公开代表照片、身份信息、联系方式,架起代表群众联系的‘直通车’,让群众更加方便直接地反映困难和需求。”为保障“联络实效”,该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积极改进代表在联系群众中所提建议的督办方式,组织代表下沉代表联络站,开展代表建议面商活动,“2024年区人代会期间,代表提出的96件建议均按时办结,答复率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均达到98%”。


2024年1月24日,上街区人大代表胡芸汇就快递柜安装选址征求居民意见。


丰富“代表联络站+”活动形式和内容

畅通民主民意表达“主渠道”

 上街区人大常委会紧扣“添彩中原、增辉郑州、出彩上街·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实施“代表联络站+”行动,实现省市人大主题活动第一时间同步,常委会任务第一时间发布,镇人大、街道人大第一时间承接联动。

2024年以来,上街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组织区科技局、医保局、统计局、国税局、发改委、城管局等10多家委局“一把手”走进代表联络站,把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累计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13场,收集各类建议60余条,协商解决各类问题40多件,推动广大群众关注的医保、减税、供水、供暖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这样‘面对面’的形式非常好,我们可以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直接向局长提问,‘零距离’的沟通把政策现场说明白,让疑问就地解决。”2024年7月13日,上街区人大代表王恩辉在与区科技局举办的“代表·局长面对面”座谈会上高兴地说。

“有了群众的关切、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政策才能更聚焦、更精准,企业界人大代表联络点既是拉近政府部门和群众的一个桥梁,也是问政监督的交流平台。”当日,科学技术局局长安伯乐说,政府部门也特别希望能够把一些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与更多的市民沟通,有了市民的支持,政策才能更好地落地见效。

“我参加了两次座谈会,而且都是第一个举手发言。我的感受就是针对性强,回应沟通及时有效!”上街区人大代表倪建中说,区人大常委会始终聚焦城市发展和民生福祉,将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上街分局、公安局等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关联紧密的局委纳入见面范围,根据代表收集的群众问题确定活动主题,各局长组团到联络站报到,开展以“三送三进”(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进企业、进社区、进楼院)为主要内容的暖心服务。自“代表·局长面对面”活动开展以来,代表与局长携手为企业送去最新惠企政策,及时化解发展与环保的两难悖论。在倪建中看来,“代表·局长面对面”这一创新形式既为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提供了平台,也是人大代表带着群众的心声与政府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过程,非常有意义。

2024年10月24日,在供暖即将到来之际,为了更好听取群众对供暖的意见建议,上街区人大常委会联合区城管局和热力公司,在中安街人大代表联络站召开“代表·局长面对面”供暖专场活动,来自全区的六名人大代表和四名群众代表、两名物业公司代表一起参加了座谈会。“参会的感受很扎实、很满意,作为区人大代表感到非常欣慰,也愿意为建设现代化上街贡献绵薄之力。”上街区人大代表苗爽带着供暖问题来参加会议,得到区城管局和热力公司负责人的现场答复。

依托“代表·局长面对面”平台,上街区人大常委会将收集到的问题分类梳理,按照“小事接待即时办、共性问题会商加快办、大事询问重点办”的方式,整合社区、物业、社区组织等各方力量,以协商共议、联建共建、集中攻坚等形式推进问题办理,建立交办督办、跟踪回访等机制,督促解决方案由纸面落到地面。目前,已妥善解决楼院管道维修、加装充电桩、供水供暖改造等大事小情,实现民声与民生“声生共振”。

“今后,我们将持续深化‘代表·局长面对面’的有效探索,深度融合代表和局长力量,完善问题收集-处置-反馈机制,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路径。”上街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街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持续做好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的基础上,坚持普法用法两手抓,推动“三官一员”进站点全覆盖,开设普法课堂和人大代表大讲堂,现场进行法律咨询,当面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扩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专业性,引导人大代表和热心群众协同参与基层治理,促使多年“上访老户”就地化解矛盾,调处物业纠纷、养老纠纷、环保纠纷、劳资纠纷等突出矛盾200余件,拓宽了人大代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2024年3月27日,上街区人大代表、区中心小学教师孙丽瑕同学生交流,护航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深化“代表联络站+”模式

让精心打造特色履职品牌

 上街区人大常委会放大“代表联络站+”的功能,支持有条件的行业代表建立“有事找代表”等活动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展示不同风采,让“小站点”迸发“大能量”。

作为企业领域人大代表,倪建中在华中路桥设备有限公司打造企业界人大代表联络点,组织开展局长代表“面对面”、企业家座谈会、观摩活动3次,协调解决企业施工手续办理、用工难等诉求68件,使联络点成为助力发展的加油站。

周小靖是上街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上街区工业路街道工业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周小靖依托工业路社区,创新打造“靖听家音”流动代表工作室,依托“13651”工作机制(“1”是以党建为引领、“3”是建强三个阵地、“6”是六步工作法、“5”是五个民生直通车项目、“1”是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坚持“一年365天服务群众每一天”的理念,通过走、看、听、问、记、办“六步工作法”,将走访中发现的问题、收集的信息、反馈的意见等,想方设法落实到实处,为居民送温暖、送政策、送宣讲12余次,解决助残、就业等民需民盼86件。

为进一步创新便民服务形式,立足居民多元化现实需求,增强为民服务质效,周小靖积极探索社区“直播+”模式,拓宽了居民向社区表达意愿的渠道,让居民享受数字化平台带来的便利服务。2024年5月,上街区工业路社区联合工业路司法所邀请河南聚尚律师事务所律师,围绕民法典相关内容,在抖音“靖听家音”共享直播间开展了一场生动的线上普法活动。同时,司法所和社区志愿者入户现场指导居民线上观看。本次普法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将单向式法治宣传转变为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以通俗易懂的“网言网语”讲述专业化的“法言法语”,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朱正义代表依托朱寨社区“正义有话说”功能室和抖音视频号,累计开展老王讲法小课堂12期,法律知识讲座4期,联合驻室律师开展专业法律援助咨询;依托驻室文艺队伍,创编和谐邻里快板书、“孝道”主题戏曲等节目6个,开展主题演出7次,通过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明理向善,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增量,切实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

目前,上街区人大常委会利用网格化管理机制,已形成与全区其他各站室活动“联建”、服务“联办”、品牌“联创”、治理“联动”的格局,不仅优化了代表履职“主阵地”,也为代表“亮身份、听民声、汇民智、办实事”创造了积极条件。   


2024年11月12日,上街区人大代表李晓丽面对面征集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利用“代表联络站+”强化培训展特长

练就代表服务群众“硬本领”

 为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功能作用,上街区人大常委会全力打造集“学习交流+报告履职+述职评议+人大监督”为一体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倾听群众呼声、汇集群众意见的重要平台,利用现代互联网设备设立线上应用场景,为代表碎片化学习提供便利;邀请专家采取“专题辅导+现场教学”的方式,围绕如何高质量审议人代会各项工作报告、如何提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新时代人大代表如何更好依法履职等专题,举办基层代表履职培训班,提升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激发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

上街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动代表精准化履职中,该区人大常委会突出代表特长,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村民就业难题、助推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让“专业代表”发挥“特色优势”:许松岭代表带领大坡顶村群众发展红薯种植和红薯粉条加工项目,建成农产品烘干基地千余平方米,发展红薯粉条深加工产业,参加乡村振兴主题论坛,成功创造了让“薯”光照亮村民致富路的先进经验。吴喜中代表用心发展扶贫产业、做精做优扶贫产品,带领冯沟村发展扶贫产业—核桃深加工项目,建成规范化生产车间,打造标准化食品生产示范单位——郑州市上街区绿城农业发展中心;引入资金300余万元建成生态园,对老村垃圾场进行治理美化,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本村发展起了特色种植、养殖、渔塘、民宿等休闲观光产业,充分展现了基层人大代表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2024年11月28日,上街区人大代表安璐到辖区商超了解门店经营情况,建议门店联合开展线上直播,拓宽销售渠道。


开展“代表联络站+”行动

创优基层代表履职场景

 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上街区各街道人大工委纷纷推出“小快灵”举措,充分释放“代表联络站+”功效。

中心路街道以“十联”方式把群众所需和代表所能相结合,通过“代表联络站+”模式,组织社区、特长人员、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联系困难家庭28户、走访企业商户30家、入户走访特殊群众10户,收集意见43条,解决问题34件。新安路街道组织开展“防范校园欺凌 护航青春成长”专项视察活动,邀请上街区人民法院法官、辖区驻站人大代表、议事代表等走进曙光小学,向师生普及校园欺凌的法律责任等相关知识,并与师生们进行互动交流,教会学生如何在遭到欺凌或遇到他人被欺凌时,怎样维护自己和同学的正当权益;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建立‘家、校、社’一体联动机制,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校园中都能享有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济源路街道把推进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通过人大代表“摆摊”赶集、举行“三官一员”进站点、“小板凳恳谈会”“居民议事会”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接待、走访活动,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形成了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的为民办实事模式。2024年以来,该街道共开展活动8次,五级代表进站160人次,接待群众310人次,收集各类问题42件,协调转办的问题28件,转化议案建议4件,一批群众反映的诸如老旧小区房产证办证难、学校就餐食品安全、社区养老助餐等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作者:赵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